首页·人物
陈国峰

 

  陈国峰,男,1962年出生,辽宁阜新人,国家一级编剧。1983年,师范专科毕业任教师;1995年底,调入阜新市剧目室任创作员;1999年至2001年,在中央戏剧学院高级编剧研究生班学习。2001年至2002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做国内访问学者;2003年,调入辽宁省艺术研究所,专业戏剧戏曲创作至今。

  奇思好学 少时趣事一箩筐

  陈国峰出生在阜新市新邱区,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每天早出晚归,挣钱养家,非常辛苦。他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因为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受到父亲特别的宠爱。父亲对他很早就进行了识字启蒙。从他四五岁起,常常把他抱在膝盖上,指画着书上的字,慢条斯理地给他读、给他讲解。陈国峰说他至今清楚记得父亲粗糙皲裂的手指,在暗黄的纸页上缓慢滑动的情景。“父亲为了让我识字,念得非常慢。我是个急性子,惦记的却是书里的故事,不停地催促父亲快念。父亲是个勤劳好学的人,胆子小,一生不愿意得罪任何人,文革时也不肯参加任何造反派。他是怕事的。但是很奇怪,他却在家中偷偷藏着《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好几本禁书。文革岁月,这些古典文学名著是属于封资修的禁书。现在想想,特别胆小怕事的父亲竟然偷藏这样的禁书,还敢教儿子读这样的书,真是不可思议。”

  因为是禁书,每次父亲讲过故事,都会将书藏在天棚上,免得被儿子拿出去惹麻烦。但是等父母一上班,他便搬来凳子,把“藏书”取下来,一边回忆父亲的讲述,一边有样学样地用小手指画着书上的繁体字,自己往下顺。陈国峰说:“小时候家里经济非常窘迫,住着干打垒的土房,我记得后墙上还有裂缝小洞,是能透亮的。但是因为有了这些传奇故事的陪伴,苦涩的岁月里,也有一份难得的光芒,照亮了我饥寒交迫的童年。”

  一转眼,陈国峰已经进入新邱实验小学二年级。开学没几天,酷爱语文的他早就在父亲的帮助下,将《语文》课本读完了。接下来的语文课怎么上?陈国峰笑着说,“小孩子嘛,不懂事,好奇心又特别重,觉得课本都会了,再听老师讲就觉得无聊了。”一天,他偷偷地将《三国演义》装进了书包。语文课上,他偷偷地拿出来低着头看。忽然,他听见班主任田老师在严厉地叫他的名字,他赶紧站起来。“田老师是个非常漂亮的女老师,梳着两条大辫子。她很厉害,同学们都怕她。”陈国峰说,田老师让他把课文读一遍。他心说这还难得住我吗?于是极流畅地读起来。读到一半,田老师让他坐下。他以为没事儿了,坐下继续偷偷看《三国演义》。不料田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走到他身旁。他还沉浸在精彩的故事里,田老师却一把将书拿走了。“你下课到我办公室来!”田老师面沉似水,很严厉地瞪着他。陈国峰笑着说,“那一瞬间,我懂得了什么叫晴天霹雳。真是吓坏了。”到了办公室,老师们一看陈国峰读的书竟然是繁体字竖排版的《三国演义》,无不大感惊讶。田老师也不信他八九岁的孩子,能读这样的书,就随意翻开一页让他读。“我当然认不全书里的字,但是听父亲读的次数多了,就照葫芦画瓢地往下顺,一边紧张得直哆嗦,一边居然读下来了。”

  从此,他赢得了田老师的格外喜爱。但是田老师也告诉他:上课还是要认真听讲,这种书尤其不能再拿出来读了。此后,他经常在中午放学时,被田老师单独留下,带他到办公室吃午饭。陈国峰动情地回忆说:“一直到今天,我都觉得田老师做的胡萝卜丝蒸大米饭,是天下最好吃的美味!我后来对‘戏剧性’的理解,田老师那次的突然袭击和对我的意外宠爱,可谓功不可没。记得老师第一次帮我洗手,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手又脏又黑。我当时心里既感激又不好意思。后来我被推选为学校的‘故事员’,给同学们讲故事。有一次,给来学校参观的教育局领导讲故事。上了台,我才发现脚上的布鞋,已经被我穿得张开了嘴。本来就紧张,这下子更是羞愧得简直无地自容了。”陈国峰呵呵笑着说,“好在讲得是儿童团员王小三抗日的故事,故事精彩,估计也没人注意我的鞋了。”

  陈国峰动情地说:能遇到一个好老师,绝对值得一辈子心存感激!

  学校组织学生看电影是陈国峰最快乐最难忘的时光。因为记忆力好,他那时能把《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和《红灯记》等样板戏的对白和唱词从头到尾背诵下来。凡事都想弄个明白的他,那时不懂得京剧的“背躬唱”是一种内心独白。看《沙家浜》时,听阿庆嫂当着胡传魁和刁德一的面唱“刁德一贼流氓”和“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就觉得太不合理,散场后就嚷嚷,说这戏有毛病,阿庆嫂怎么可能当着坏人的面骂他们呢?坏人怎么还像没听见似的呢?不合理不合理!同学们争论起来,大家众口一词的解释是——电影上的还能错吗?

  上初中时,正是文革末期,‘停课闹革命’是当年的时尚。“父亲怕我出去打架,就逼着我在家里自学。我那时很野了,非常淘气,已经根本看不懂数学物理课本了。父亲就逼着我抄写课本,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只好硬着头皮抄写课本,想不到这居然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

  陈国峰后来考上了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那时高考已经成为改变人生命运的最重要的途径。“我在二高中遇到了很多好老师,他们的水平和敬业精神,至今让我深为敬佩。但是我那时对高考没什么感觉,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父母也不懂这些。我的心思完全地投入到看小说上了,属于很叛逆的类型。记得上政治课,老师讲‘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我当时就反问老师:这句话不就是绝对的真理吗?搞得老师很尴尬。我清楚地记得班主任许老师曾经颇为惋惜地说,陈国峰,你把自己耽误了!我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现在想想,就特别感激许老师的那份语重心长!”

  心系戏剧 笔耕不辍建奇功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陈国峰在新邱矿中当语文老师。到30岁时,他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不少作品,已经小有名气。然而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因煤矿效益差,他和妻子经常三五个月甚至半年领不到工资。既要照顾生病的父母,又要供养上高中的小妹,陈国峰已经被债务逼进了人生最黑暗的角落。

  就在他最穷愁潦倒的时候,阜新市委宣传部的武玉芬大姐向市文化局推荐他进剧目室。负责考察他的人是剧目室的李云龙主任。李云龙老先生很欣赏他,局领导也对他寄予厚望。但陈国峰此前从没写过剧本,怀疑者大有人在。

  半年后,陈国峰用他的《板桥三哭》给予了最好的回答。剧本写的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的传奇故事。初稿拿到省里去研讨,可以说“轰动”不小。作品文笔的清新洗练,剧情的起伏选宕,人物的生动个性,幽默的喜剧风格,还有结局的峰回路转,以及寓意颇深的人文主义精神,令省里领导和专家们大为欣喜,情不自禁地对陈国峰这个“戏剧新人新作”刮目相看。陈国峰并没有因此而陶醉,他始终以谦虚和严谨的态度,认真思考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遍遍地修改。当最后开始排练时,他已经对剧本进行了14次修改。

  1998年,阜新市京剧团带着《板桥三哭》参加辽宁省第四届艺术节,这是阜新市戏曲院团沉寂多年后所参加的省级艺术大赛,全局上下都很紧张。但最后的结局却是喜剧性的——《板桥三哭》获得北京和辽宁省专家们的一致高度好评,一举囊括了剧目金奖、编剧金奖、表演金奖、音乐金奖等诸多奖项。阜新市文化局还荣获了优秀组织奖以及多项银奖。这是阜新市专业艺术团体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省艺术节上获得金奖,《板桥三哭》实现了“零的突破”。

  1999年,《板桥三哭》被文化部选中,参加了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当时文化部在全国选中了15部作品,演出单位不是国家级院团就是省级院团,只有阜新这一家市级院团。这部戏还在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频道反复播出。

  2003年,陈国峰刚从北京大学做国内访问学者回来,市文化局李兵局长希望他写个剧本,配合阜新的经济转型工作,弘扬阜新人民坚韧顽强的性格。陈国峰搜集了很多方面的资料素材,其中和玛瑙有关的素材让他产生了创作冲动。当时,创研室的孟庆欣主任和已经退休的张正先生陪他到十家子等地采访,接触了很多的玛瑙艺人,见识了很多精彩的工艺品,了解到很多掌故和知识。就这样,陈国峰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构思了富有传奇色彩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故事,以阜新玛瑙行业为背景,将抗日护宝和惨烈的爱情有机结合起来,塑造出生动鲜活、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这部戏参加了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荣获戏曲组排名第一,囊括了剧目金奖、编剧金奖、导演金奖、表演金奖、音乐金奖等十几个奖项,荣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被文化部选调晋京,参加“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优秀剧目汇演”活动,《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和主流网站都对该剧做了报道,中央电视台全程录制了该剧,并在央视戏曲频道多次播出,后来还获得了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2007年,早已调入省艺术研究所的陈国峰,再次为阜新戏曲剧院创作了评剧《东藏圣火》。该剧仍然以阜新地域文化为依托,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而合理的虚构,表现了阜新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瑞应寺的喇嘛们掩护抗联伤员的传奇故事。阜新评剧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参加过省级艺术节,甚至很多圈内人都不知道阜新还有个评剧团。能否演好《东藏圣火》,市文化局上下和剧院的演员们都感到压力很大。但是经过局里的认真组织,经过陈国峰仔细地修改剧本,经过导演和演员们的艰苦排练,在辽宁省第七届艺术节上,《东藏圣火》再次大获成功,又一次叫人对阜新的艺术生产刮目相看——该剧荣获剧目金奖、编剧金奖、导演金奖、表演金奖以及唱腔设计的特殊贡献奖等十几项金银奖。

 

  声名鹊起 难舍家乡情

  多次斩获戏剧创作金奖,陈国峰开始邀约不断。2007年,为辽宁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创作了三集广播剧《天使降临》,播出后广受好评,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后来又应邀为该台创作了三集广播剧《神圣的诺言》,荣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09年,他应邀为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创作了话剧《水晶之心》,该剧先后在北京、沈阳等地演出过百场,观者无不动情落泪,倍受好评,先后荣获省第八届艺术节剧目金奖和编剧金奖,又荣获第七届全国儿童剧调演金奖。2010年10月,他应邀为北京京剧院创作现代京剧《宋庆龄》。该剧由著名程派表演艺术家迟小秋主演,于2011年6月在长安大戏院首演成功,广受好评。2011年11月份,该剧参加第八届中国京剧节获银奖,剧本在中国剧协《剧本》月刊发表。该剧已经成为北京京剧院青年团的保留剧目,迄今已经在北京和外地演出近百场。今年6月24日,该剧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开始又一轮演出。记者采访时,陈国峰为宁城乌兰牧骑创作的评剧《烽火宁城》刚刚公演。本剧由著名表演艺术家和导演宋国锋先生执导,这也是一代戏剧艺术大师宋国锋首次执导戏曲。优秀的剧本、优秀的导演和优秀的主创队伍,使《烽火宁城》大受好评,已经入选本年度的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文化节。他今年还应邀为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冯玉萍创作了古装评剧《孝庄太后》,本剧由国内一流的导演、舞美、灯光团队打造,已经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在努力完成邀约创作的同时,近几年,陈国峰正在完成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创作带有鲜明试验色彩的先锋戏剧。迄今已经完成《精神病患者》、《好莱坞的蟑螂》、《天堂或地狱》、《辫子辫子》、《最后的卡伦》、《青春涅槃或哀悼的喜剧》、《阿Q的神灯》、《有翅膀就能上天堂》、《美国的山羊》、《天国轶事》等十几部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剧作。其中《精神病患者》和《好莱坞的蟑螂》,分别参加全国剧本研讨会和辽宁省剧本研讨会,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记者问陈国峰为什么执着于先锋戏剧?陈国峰说: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需要文化复兴;而文化复兴的重要标志,就是百花齐放。先锋戏剧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首先是社会文化艺术自由度的检验标志,也是个性化创作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有和世界戏剧对话的勇气和野心,应该用创作来告诉世界和后人,我们这个时代也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探索的时代。

  除了在影视戏剧方面不断进取,陈国峰在艺术理论和批评方面也屡有上佳的收获。他获得过《作家》杂志、《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的年度优秀评论奖,论文在北京大学的学报上发表,还获得了辽宁省文联第二届优秀评论奖。省内的《鸭绿江》杂志今年开始连载他的艺术评论《尼采误读和误读尼采》,专业刊物《新世纪剧坛》今年还专门为他开辟了一个专栏。

  与陈国峰交谈是愉快而长见识的,犹如享受到一场华美盛宴。他为家乡创作了三个剧本,参加了三届省艺术节,三次荣获多项金奖,两次剧目进京汇演……就此而言,陈国峰对阜新的艺术创作功不可没。

  在采访的最后,陈国峰诚恳地说:“戏剧是系统工程,一台戏的成功不是哪个人的功绩。没有领导的重视,没有导演的才华和演员们的努力,那是不可能成功的。月是故乡明。应该说,不是我对家乡有什么贡献,而是家乡给了我很多的厚爱。无论人在哪里,我永远心系家乡。”

常东[详细]

冯玉萍[详细]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E-mail:lnwenlian@sina.com 联系电话:024-22857813 备案号:辽ICP备160173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