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
线云强——摄影是这样炼成的

   

  线云强 

  其实,要想了解线云强挺容易的。作为公众人物,线云强这个名字一经百度,立马会闪出有如作战兵团般的大量词条供你浏览,有的内容还很详实;作为军中骄子,采访线云强的多个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和辽宁卫视轮番播放,拍摄的时间跨度还不小;作为摄影界大腕,全国各级各类报纸、杂志、网站刊载的线云强作品轻易就能吸引你的眼球,你甚至会被触动得让泪水打湿了双眼!

 

  然而,要想写线云强却是有难度的。2007年,著名图片编辑、摄影评论家李媚主编的《战友——线云强军旅摄影20年》中有个“战友说战友”的篇章,众多名流写手畅叙了与线云强的友情,也描摹了线云强的喜怒悲欢、平凡与不平凡;2011年,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在中国当代摄影家访谈录《他们为什么要摄影》中以“士兵突击”这个广为人知的励志电视剧名字命名她对线云强的访谈,既探讨了线云强对军事摄影的反思与实践,也勾勒了线云强的成长轨迹、通俗与不俗。

  如今,有幸为《辽宁文艺界》推介的艺术家线云强撰文,就让我试着从“线儿哥”这三个字说起吧!

  “线儿哥”的感情线要怎样量

  小线、线儿、线儿哥,圈里人大多这样叫线云强,细细揣摩一下,“线”这个姓与线云强的人生还真是匹配,他跌宕起伏的生命轨迹的确是由各种线组合而成。

  20世纪80年代,把相机当做枪的线云强奔向了南疆前线,《他从硝烟中走来》,记录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战争

  20世纪90年代,把相机当做宣传武器的线云强不仅两度赶赴抗洪一线,展现了惊天动地的“战洪图”,还走遍了中国的东北边防线,在天寒地冻中唱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北疆兵歌》。

  迈入21世纪,理解了摄影是一种文化的线云强定格了城市的天际线,他如鹰展翅,俯瞰大地,聚焦东北城市景观,在宏大叙事与细节性表达中,心怀《天下》。

  无论是经历生死考验的南疆前线,还是事关众生安危的抗洪一线,无论是宁静而深沉的边防线,还是美丽而忧伤的天际线,其实都是线云强生命册里的感情线,不能用深浅曲直去形容,只宜用温热浓烈来感叹。而时光这个最智慧的生活大师已经把呼朋唤友、重情重义的线儿哥陶造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线人”,一个善于穿针引线的人!

  他可以为南疆战友求人办事舍命喝酒进医院,他可以为朋友排忧解难想方设法不嫌烦,他可以汇聚高手商讨切磋只为出高标准精品,他可以相约同道翻山越岭上天入地只为内心的呼唤……线云强用自己的真诚、慷慨与友善,也用自己的才华、激情与义气把大家串在了一起,把军队和地方串在了一起;线云强用自己的细致、缜密与周全,也用自己的侠骨、柔肠与爱心把大家联在了一起,把摄影圈里圈外的人联在了一起,而所有被线儿哥串联在一条线上的人,感动于他的温度,感受到他的气度,感慨着他的高度,不由自主地把“线儿哥”当做了对他共同的称呼,这称呼透着亲昵,裹着敬重。

  “炮弹在我头顶飞过,迫击炮呼啸着,士兵们尖叫着,那半履式战车也发出又高又刺耳的嘎吱声。然后德国炮弹开始回应了,嗖嗖地打在离我只有100码的山顶上。”这段文字摘自卡帕战地摄影手记《失焦》,讲述的是1943年30岁的卡帕拍摄舒斯特堡战斗时的场景。

  “战斗打响了,我穿过雷区绕到火炮阵地,当我举起相机的那一刻,一股伴有硝烟尘土的炮声震动了我食指下的相机快门,火炮的气流夹杂着石块撞击着我的身躯,好一会儿我才知道我还活着……”这段文字摘自线云强军旅摄影画册《战友》,说的是1988年年仅22岁的线云强在南疆前线战斗中拍摄照片时的情形。

  有的人,仿佛就是为冒险与激情而生的,就像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他用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暴戾,那位西班牙民兵牺牲时他就在旁边,诺曼底登陆时他也一起泡在海岸的血水中,他在越南战场踏上那个夺命地雷,为自己传奇的一生画上了句号,也用生命诠释了那句经典语录:“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么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

  有的人,注定是要遭遇大事件的,因为上帝要在他的生命里烙下印迹,赋予荣光,也要他承担着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所以,线云强能置身在绝大多数摄影师无缘而军旅摄影师最该出现的战场上。在南疆前线,他一步一步地踩着工兵战士的脚印穿过雷区,拍下战友们的疲惫与沉默,他体力难支瘫倒在地时,靠一盒饮料的支撑也能拍下包裹在汗水、血迹浸泡的迷彩服下战友们沉重的身躯,背抬着伤员、押解着俘虏的战友们艰难的行进,几多残酷,怎样的生离死别!线云强在《战友》中回忆着,1988年那天,我咬着牙和特战队员“飞”一样地在山路上奔袭了8公里,到达了战斗的最前沿,随着连长邱枢“重机枪占领阵地”的命令声,只见科长许军一下子蹿到了队伍的最前边,密切注视着敌情。一下子气氛紧张得令人窒息,我上气不接下气地按动着相机的快门……

  著名图片编辑、摄影评论家李媚撰文评价线云强的战争摄影说:“线云强拍摄于南疆的照片浮出水面,我被强烈震动且深深感动!震动和感动我的,不仅是对战争真实状况的记录,更为难得的是距离,以及作为一名士兵对于战争的直接感受。线云强和他的战友们一样,在炮火连天的阵地上,几乎是零距离地用他特殊的武器,浴血奋战。

  在战场上,生与死的界限往往由距离来决定。

  军人的勇敢与气质在距离中呈现出他的光辉。

  那个时候,线云强是特战队的一名战士,是真正的战争参与者。他与他的战友一样,每次出发前都带着一颗光荣弹,都一样留下遗书。正因为这样的身份,而非一名职业的摄影记者,线云强才能够真正融入战争,与战争平行,与战友生死与共。我想,像线云强这种身份的摄影师,对于中国的报道摄影而言,少有。因为少有,才珍贵!

  苏珊·桑塔在她的《关于他的痛苦》中这样评价罗伯特·卡帕:“卡帕是他那一代具有政治参与感、其焦点集中在战争和受害者身上的摄影师当中最著名的人物”。但是,无论罗伯特·卡帕还是罗杰·芬顿,无论他们对于战争与战士抱有着怎样的态度与道义,他们都并非战争的直接参与者。而线云强是!于是,身份便决定了线云强不同的拍摄立场,决定了这些照片对于一部国家摄影史的珍贵与重要。

  线云强给了我们一个士兵对于战争最直接的记录以及对战友之情不同寻常的表达。同时,也多少填补了军事摄影的“距离”空白。

  不断转换频道的行摄人生

  线云强1983年入伍,到今年正好30个年头。从士兵到大校,线云强的30年军旅生涯也是他经风雨见彩虹、阅天地悟真道的“行摄人生”。

  除了到南疆前线经历炮火硝烟、驱车几次跑遍东北冰雪边防线、参加1991年安徽和1998年松嫩江畔的抗洪抢险救灾、见证建国后一次次大规模军事演习,还有一些数字和标志性事件,可以为线云强的“行摄人生”提供坐标:两次穿越无人区。凡者正在走路,脚在走,眼在看,走完了一程,向后回头看,这么困难;行者也在走路,脚在走,心在看,走完了一程,向前抬头看,轻松通过。

  2010年和2011年,线云强参加中国摄影家摄影探险考察团,成功穿越了四大无人区中的罗布泊和阿尔金山。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曾经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已成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穿越,只是一片沙漠。就是在这样的荒凉、寂寞与恐怖中,线云强拍下穿过“魔鬼三角区”的古丝绸之路,拍下诡异惊悚到处皆是的枯骨,挑战了生命和意志力的极限。阿尔金山位于昆仑山的北麓,是由传说中的“三湖一沙山”组成的一片壮美荒原。这一次,他和队员们历时15天,奔行4000多公里,狂风、暴雪、沼泽、湖水、雪山、沙漠、高原、野生动物、高原植物、高原反应、饥饿寒冷、头痛失眠、干燥上火、陷车、坏车、弃车……你能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一点不落地都经历了。

  三次斩获中国摄影艺术创作个人成就最高奖——金像奖。中国摄影金像奖是中国摄影界的“奥斯卡”,多少摄影人一辈子的梦,线云强竟圆了三次。

  1996年,《北疆兵歌》10幅(组)系列军事摄影作品获第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艺术创作奖),评委评语:军事摄影走出了轰轰烈烈的战火硝烟,在这和平的环境中同样有震撼人心的冲击力。31岁的沈阳军区政治部摄影干事线云强用大视野的目光来理解、观察和平时期的军营生活。他把自己对军营生活的热爱,对战士的理解,连同自己的情感融汇到摄影作品当中。把当代军人的喜怒哀乐、阳刚阴柔表现得活生生。这是一曲士兵阳刚之美的赞歌。线云强是位刚到而立之年的年轻人,10年的摄影之路,结下丰硕果实。衷心祝愿他成功的同时,希望他在军营这片创作天地里,为部队建设留下更多真真切切、敦实丰满的形象,无愧于一名军事摄影工作者。

  2007年,《战友——线云强军旅摄影20年》等六本书籍获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图书奖),评委评语:10年前,曾获得摄影创作金像奖。此次再以一本自己策划、拍摄、编辑的精美画册申报图书类金像奖,显示了他作为摄影家的影像素质,作为编辑的掌控能力,作为图片策划者的全局观察力,一个卓越的影像工作者。

  2009年,航拍系列摄影作品《天下》获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艺术创作奖),评委评语:中国航拍的摄影家不在少数,但是,像线云强这样能够在高空之中透过对地面的观察,用图像提出对人与自然关系、对人类存在形态合理性的质疑与思考,尤为难得。他的作品证明着作者对于当代艺术前沿问题的敏感。而在作品的完成度上,他以一种强化主观色彩的处理方式,超越于纯粹的视觉记录,充分体现了作者由观察到思考而创造的能力。

  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谈到了对立的两种摄影理想,“拍照既是占有客观世界的一种无限度的技术,又是那个单一的自我的一种不可避免地唯我论的表达。”而她认为,“只要摄影仍是(或应该是)表现世界的,摄影师便微不足道,但只要摄影是坚忍不拔地探求主观性的工具,则摄影师就是一切。”仔细琢磨下来,线云强的行摄人生其实就是在这两个频道不断转换着的。

  有“道”才能到,有“德”才能得。寂静法师的心语朴素而耐嚼,“能付出人所不能付出,就能得到人所不能得到,能忍受人所不能忍受,就能成就人所不能成就。”

  付出,得到,忍受,成就。线云强通过相机对现实的裁切而发现自己,成就自己,向阳而笑,叶多色绿,香气浓郁。

   

   

王玉文——王玉文的自觉与自省[详细]

梁建勇——出道与悟道[详细]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E-mail:lnwenlian@sina.com 联系电话:024-22857813 备案号:辽ICP备160173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