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
徐广顺

  徐广顺的创作成果丰硕。 

  当下,电视是受众最广的传媒,也是诱惑最多、欲壑难填的地方。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电视剧投资商将目光锁定在创作力旺盛的编剧身上,或以金钱,或以物质,诱使他们去创作庸俗但有卖点的作品。面对金钱与物质的诱惑,我们的编剧是同流合污,还是坚持自己健康的创作道路,为新时期文艺服务?徐广顺用自己的作品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公诉人》、《以国家的名义》、《袁崇焕》,到90年代的《囚犯的荣誉》、《反贪局长》、《尊严》,直到新世纪的《荣誉》、《诚信》、《记忆的证明》、《功勋》等一部部在国内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电视剧均出自徐广顺之手。从上述这一个个沉甸甸的剧名不难看出,徐广顺对主旋律作品有着浓烈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他面对种种诱惑,坚持用作品发言。 

  早在1994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热播之后,一家民营影视公司看准了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出两万元一集的高价(当时《宰相刘罗锅》的稿费才3000元一集)请徐广顺创作一部以太监生活为内容的庸俗古装搞笑戏。他对此很反感,断然拒绝。与此同时,他在分文未取的情况下,为纪念世界反法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活动创作20集电视剧《世界没有末日》。这部“反战”题材的电视剧一写就是10年——该剧就是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1套黄金时间热播的29集电视剧《记忆的证明》。“十年磨一戏”,在那十年里,徐广顺为创作“反战”大片《记忆的证明》辞退10余份约稿合同,少收入300余万元,然而却换来了应得的回报:《记忆的证明》播出后,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同志看后曾高度评价说:“这是一部最震撼人心的作品,堪称中国电视史上的经典之作。”一年后,该剧在2005年一举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第二十五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在2006年第六届金鹰节上,该剧又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和最佳导演奖。值得一提的是,徐广顺2005年所获的中国影视大奖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填补了东北三省无人问鼎该奖项的空白,为辽宁乃至东北三省争得了荣誉。 

  进入新世纪以来,徐广顺的创作进入巅峰期,以每年两部50集的速度笔耕不止。他编剧的22集电视剧《荣誉》在中央电视台1套黄金时间播出后,创当年(2003年)央视的收视最高纪录,《新闻联播》曾对此做了特别报道。该剧于2004年获中南六省“金帆奖”最佳长篇电视剧奖、最佳编剧奖;同年又获第二十三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奖。 

  徐广顺在创作主旋律作品的同时,也写出了大量内容健康、极具观赏性的大众化作品。2006年在全国各地方电视台播出的20集电视连续剧《惊天东方号》就曾创下不菲的收视率。《新京报》曾这样报导:“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反恐剧的《惊天东方号》刚刚在BJTV-4落幕。根据广电总局‘涉案剧不能在黄金时间播出’的规定,该剧被安排在下午5点这个非常尴尬的时段播出。让人意外的是,在此前未有太多宣传的情况下,该剧爆冷脱颖而出,在北京地区所有电视剧的收视排行中位居第3……收视率直逼同期央视黄金档大戏《乔家大院》。” 

  徐广顺在笔耕不止的同时,始终在进行冷静的思考——忧患意识将伴随一位成熟编剧终身。此前,他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中国电视节目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种危险来自电视人的庸俗化和电视节目的低龄化!”他始终认为,电视文化要想生存和发展,大众化是其必由之路。然而庸俗化正在偷偷地取替大众化,拜金主义在一点点地将电视推向死亡。某些电视剧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它榨取了人们的时间,更主要的是它愚化了人们的思想。中国电视文化所面临的危险不仅仅来自于某一部或某几部电视节目自身,更来自于众多的电视人惟恐自己效仿不及的媚俗心理。电视人的媚俗导致电视节目的低龄化,而电视节目低龄化是电视文艺走向死亡的征兆。电视剧的强权在于它培养了人们的习惯,就像烟让人上瘾一样。因此,他一直呼吁一个正直的编剧万万不能因为钱而失去良知。对电视剧的创作,编剧具有选择的优先权。这种选择的优先权使编剧有可能用自己的观点影响观众,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生活与人们的思想行为的“导师”。徐广顺一直强调,提高收视率,与那些庸俗之作去争夺观众,是摆在“主旋律”作品面前的严峻课题。他坚信主旋律作品是大有市场的,这个市场来自于作品本身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而由他编剧的《公诉人》、《尊严》、《荣誉》、《记忆的证明》就是很好的例证! 

  作为东北的编剧,徐广顺的骨子里有一股永不消逝的“抗日”、“反战”情结。他几乎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创作“反战”题材的电视剧上。多年前他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创作计划——要写出10部最具影响力的“反战”题材电视剧。 

  第一部是《记忆的证明》,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该剧描述了中国战俘和劳工为了生存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抗争的故事;第二部是《功勋》,该剧以苏联红军出兵解放中国东北为背景,表现中共、苏联、国民党及日本关东军这三国四方情报机关斗智斗勇的内容,是我国首部国际谍报片;第三部是《东方卡萨布兰卡》,该剧再现中共及盟军的情报人员利用“东方的卡萨布兰卡——澳门”与日本间谍巧妙斡旋的史实,被称为中国电视版的《北非谍影》,已在省级台播出;第四部是《绝密海运》,该剧描述抗日战争期间,京津地区的民间文物收藏家为保护中国珍宝文物,与日本文化特务组织“金百合”斗争的故事,这部充满悬疑色彩的电视剧被称为中国版的《达芬奇密码》,正在拍摄;第五部是《兵从天降》,该剧以二战期间沈阳盟军战俘营为背景,再现包括盟军41个将军在内的数万美军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被解救的史实,是中国电视版的《桂河大桥》,计划2014年开机拍摄;第六部是《大遣返》,该剧剧本已完成,正在筹备拍摄;第七部是电视剧《列车大劫难》,剧本正在报批……徐广顺在自己的梦想道路上执着前行着。 

  此外,他还创作拍摄了《专列1号》、《专机,正点起飞》等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的类型片,都有非常好的收视率。 

  徐广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成绩斐然,已成为我国公认的一线编剧。他高举“反战题材”这面大旗,坚守辽宁这片土地,打出了东北电视剧的自己的品牌! 

     

 

陈冬冬[详细]

高满堂[详细]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E-mail:lnwenlian@sina.com 联系电话:024-22857813 备案号:辽ICP备160173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