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陈宏:辽宁纪录片如何打好“辽宁文化牌”
来源:省视协 编辑: 发布时间:2024-04-26
  2024年4月15日至17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辽宁省文联、辽宁省广播电视局在大连共同主办了辽宁省电视纪录片高端研讨会,由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辽宁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纪录片专家学者就辽宁省的纪录片创作再上新台阶各抒己见、建言献策。本文为作者陈宏与会发言的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辽宁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和充满活力的当下,在这片古老而崭新的大地上,积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辽宁文化的特征体现在多个层面,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和创新精神,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辽宁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舞台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纪录片作为一种强大的视觉和听觉媒介,具有深入挖掘和艺术展现辽宁丰富文化的独特能力。一代又一代辽宁纪录片人,如高国栋、李汝建等立足辽宁大地,瞭望当今世界,创作出了《沙与海》《海路十八里》等一部部优秀的纪录片精品;及至当下,以孙晖为领军的纪录片团队,也推出了《壮美辽宁》《稻香澎拜》《黑脸琵鹭》《众生的秘境》等一大批纪录片力作,对于辽宁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辽宁现代文明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面对辽宁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态,纪录片以人民为中心胸怀国之大者的着力点和系统性还有待提升。就辽宁丰富多元的文化样态,从全省的顶层设计来看,辽宁纪录片应该着重哪些方面的纪实美学建构呢?个人认为,首先应该着力打好工业文化、英雄文化、海洋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这几张牌。
  一、工业文化篇
  钢为魂,铁为骨,这里是众多大国重器的故乡:第一炉铁水、第一架战斗机、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艘航母、第一条高速公路……,新中国工业史上一千多个“第一”都诞生在这里,被誉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拥有丰富的工业历史和文化遗产。从建国初期的重工业基地到现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辽宁的工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如今,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挺起新中国工业钢铁脊梁的辽宁,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推动下举起高质量发展的旗帜,辽宁正再度起航。辽宁工业文化不仅体现在辽宁的产业发展中,更融入了辽宁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辽宁工业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注重技术创新与研发、体现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以及开放与包容的精神等显著特点,为辽宁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纪录片创作者可以深入挖掘和展现辽宁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果。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它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关键,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纪录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辽宁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成果和亮点。例如,可以记录辽宁在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展示辽宁企业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方面的探索与突破,呈现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面。人是工业文化的主体。纪录片可以深入辽宁的各大工厂和企业,记录工人们辛勤劳动的场景,展现他们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英雄文化篇
  伟大历史事件塑造英雄人物,英雄人物缔造英雄文化。辽宁近现代史上伟大历史事件众多,其中最为显著和具有深远影响的事迹主要包括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抗争、解放战争中的关键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突出贡献,以及共和国初期工业发展上的奠基性重要成就。
  这些伟大历史事件和进程共同构建了辽宁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涌现出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构建了辽宁独特的英雄文化,并对今天的社会具有深远价值。在今天这个和平时代,我们或许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面对生死考验,但英雄精神依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积极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将英雄文化传承下去,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强大动力,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纪录片要史诗般地展现辽宁的英雄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作为主线,贯穿整部纪录片。这些人物和事件应该是辽宁各个时期英雄文化的集中体现,能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辽宁英雄文化的厚重与伟大。其次,运用视听语言营造史诗般的氛围。纪录片可以采用宽画幅、大景别的拍摄手法,展现辽宁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英雄故事的叙述提供宏阔的背景,当然包括其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背景。同时,通过运用深沉的色调和激昂的音乐,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此外,注重英雄文化的内涵挖掘和精神提炼。纪录片不仅要展现辽宁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更要深入挖掘这些事迹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通过专家的解读和旁白,揭示辽宁英雄文化中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和时代价值。最后,强化叙事节奏和情感张力。纪录片可以采用多线索交织的叙事方式,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英雄人物的故事相互穿插,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呼应;并通过设置悬念、高潮和转折等情节元素,增强叙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度和情感投入。
  三、海洋文化篇
  辽宁有2000多公里的海岸线,600多个海岛,120多万亩碱蓬红色海岸带,滨海湿地资源十分丰富。辽宁沿海又沿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还有国家战略“沿海经济带”。辽宁的沿海地区孕育了丰富的海洋文化。渔民们的勤劳和智慧,以及他们对海洋的敬畏和热爱,都体现在了辽宁的海洋文化中。同时,烟波浩渺的港口码头,鳞次栉比的造船工厂,辽宁的海洋文化也体现在海洋产业、海洋文旅等方面,为辽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纪录片可以捕捉到金色的沙滩、碧蓝的海水、独特的海岛。通过展示海浪拍岸、渔舟唱晚等场景,让观众感受到辽宁海洋文化的独特韵味。辽宁沿海有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纪录片可以通过特写镜头和生态专家的解读,展现这些生态系统的独特之处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辽宁有生机勃勃的海洋产业、造船工业等。纪录片可以记录当地人民与海洋的互动,如渔民捕猎、海上竞技、远航深潜等,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四、生态文化篇
  盘锦红海滩丹顶鹤翩跹起舞,碧海辽东湾斑海豹嬉戏遨游。辽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森林、草原到湿地、海洋,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这里和谐共生。辽宁人民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自然遗产。辽宁拥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辽河、长白山等,从沿海的滩涂、沙丘,到内陆的平原、丘陵,再到长白山脉的崇山峻岭。纪录片可以通过航拍、特写等手法,展现这些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秀美,让观众感受到辽宁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辽宁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孕育了众多珍稀动植物,如长白山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纪录片可以通过特写镜头和生态专家的解读,展现这些生态系统的独特之处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也可以去呈现农人耕作、牧民放牧、渔舟唱晚等场景,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五、民俗文化篇
  满绣旗袍摇曳生姿,赫图阿拉城歌舞翩跹。辽宁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首先有春节习俗,汉族、满族、锡伯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纪录片可以展现不同民族在春节期间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等传统习俗,以及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其次是皇寺庙会。皇寺庙会在辽宁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庙会期间,各种农产品、手工制品琳琅满目,还有各种表演活动,如戏曲、杂技、评书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赏和参与。此外,满族婚姻习俗历史悠久,相看、合婚、放定、婚礼等,每个步骤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纪录片可以通过记录这些步骤,展现满族人民对婚姻的重视和尊重。另外,一些地方性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也是辽宁纪录片中常用的民俗元素。比如大连的放灯节和海灯节,鞍山的长寿灯和海城高跷等,这些活动不仅具有地方特色,还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纪录片让辽宁民俗文化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需要遵循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步骤和策略。首先,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在选取民俗元素时,应注重其代表性和独特性。例如,辽宁的满族文化、锡伯族文化以及各地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等,都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俗元素。同时,关注民俗元素的视觉呈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民俗活动或手工艺品,就能够为纪录片增添独特的视觉魅力。此外,结合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来选取民俗元素也是关键。这些元素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寓意,通过深入挖掘和呈现这些元素,可以使纪录片更具深度和内涵。最后,在选取民俗元素时,还要考虑其与纪录片主题的契合度。这些元素应服务于纪录片的整体叙事,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辽宁文化的独特魅力。
  六、美食文化篇
  辽宁的美食文化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录片可以深入辽宁的街头巷尾,探寻各种地道的美食和小吃,展现辽宁美食的丰富多样和独特风味。同时,也可以介绍辽宁美食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观众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辽宁文化的深厚底蕴。
  纪录片要生动艺术地展现辽宁的这些美食,可以运用多种手法和技巧,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式呈现美食的魅力。在展现辽宁烧烤时,可以配以热烈欢快的音乐和烤肉的滋滋声,让观众感受到那种热闹和欢聚的氛围;在展示海鲜时,可以运用清新的色调和海浪声,营造出海边渔村的宁静与惬意。纪录片还可以穿插一些真实的场景和人物故事,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美食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拍摄当地人在享受美食时的欢乐场景,捕捉他们真实的表情和动作;也可以采访一些食客,听他们分享对辽宁美食的喜爱和感受。
  除上述文化篇外,辽宁还有若干文化篇章:宗教文化、红山文化,服饰文化,凡此等等,纪录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反映辽宁的各种文化,让观众全面深入了解辽宁现代文明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及其深厚的人文历史和社会自然文化背景。
  要想打好上述几张文化牌,辽宁纪录片从业者及其行业组织者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大纪录片的创作力度和增强纪录片产业扶持力度。
  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纪录片创作
  辽宁新质生产力对纪录片的大发展具有强大推动作用。辽宁纪录片创作者应该紧密结合时代潮流和地方特色,深入挖掘和展现辽宁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首先,新质生产力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随着辽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不断突破,纪录片创作者可以从中挖掘出大量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故事和人物,为纪录片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其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支持。例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更加便捷高效,同时也提升了纪录片的视觉效果和观赏体验。最后,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也有助于扩大纪录片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辽宁的发展成就和文化魅力。
  创新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和制作技术
  在纪录片创作中,应注重叙事方式的创新和制作技术的提升。运用多样化的叙事手法,如采用非线性叙事、设置悬念等,能够增强纪录片的观赏性和吸引力。同时,采用先进的制作技术,如高清摄影、特效制作等,提升纪录片的整体品质。再有,加强与国际纪录片市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创作理念和制作技术,推动辽宁纪录片走向国际市场。
  培养纪录片专业创作人才
  应重视纪录片创作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特别是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用自己的脚走路,从自己身上长肉,建立完善的人才使用机制,为纪录片创作提供持续有力的人才保障。
  加大纪录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纪录片创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同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纪录片产业,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推动纪录片产业的持续发展。
  构建高端纪实影像文化节展
  就像班夫山地电影节一样,针对辽宁的工业文化、英雄文化、海洋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元素,酌情设置若干主题纪实影像文化节展。如班夫山地电影节成了全球最著名的户外运动电影节,是全球户外运动题材纪录片爱好者的大聚会、是全球最著名的探险家登山家的年度派对、是户外运动的极限检验场所、是自然环保爱好者的宣传平台。要构建中国甚至世界有影响力的辽宁纪实影像文化节展,需要深入挖掘辽宁文化资源,提炼辽宁文化精髓,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价值的文化主题;同时要明确各纪实影像文化节展的定位,是面向公众普及文化知识,还是提升地域文化形象,或是促进产业发展。在节展形式上要打破传统模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用足用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置多维互动环节,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要跨界与旅游、商务等部门合作,吸引更多的机构资源、游客和商务人士参与。为了推动文化节展的持续发展,还需要设立文化节展专项基金、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等长效机制。
  综上所述,当代辽宁纪录片创作已取得不俗成绩,但要想迈上新台阶实现破圈突围,肩负起激活、唤醒和重塑辽宁文化的使命,还需要在内容、技术、市场、人才和政策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和创新。我们相信并期待着辽宁纪录片人在新的征程上,在推动辽宁文化创新发展赋能辽宁社会经济发展中,构建辽宁纪录片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品格,一定能在中国纪录片版图上筑起新的文化高地。
  (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来源:省视协)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E-mail:lnwenlian@sina.com 联系电话:024-22857813 备案号:辽ICP备160173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