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报专访丨愈古愈“新”——对话胡崇炜书法创作与传统的思辨
来源:友报
编辑:
发布时间:2024-11-18
编者按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10年来,辽宁省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创作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精品力作。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涌现出一批优秀群体与个人,用文艺的方式为辽宁全面振兴存史、纪实、赋能,并立足辽宁本土文化题材进行深耕,讲好辽宁故事。《文化》版开设“文艺对话集”专栏,聚焦广大文艺家群体中的代表,以其优秀作品为载体,探讨文艺创作与时代、生活、人民的关系,引领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理念,让文艺更好地服务于振兴发展、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20岁迈入书法大门,到成为辽宁书界领军者,成为全国首届“三名工程”50位书法名家之一,40余年间胡崇炜雷打不动的必修课是临帖。他经历了走近传统、贴近传统、进入传统、深掘传统、内化出新这样一个有关传统“全链条”的实践探索,也即守正创新的过程。与他对话,会让广大书法爱好者与读者了解书法传统到底是什么,书法创新怎么理解。
问:章草是您书写的主要书体,兼攻魏碑,并将二者有机融合,多年深耕形成具有鲜明辨识度的章草风貌。为什么选择章草这种书体?
答:选择章草是我走近传统的开端。最初我临习章草是从《急就章》和《平复帖》开始。《急就章》是西汉人史游所著,由三国吴书法家皇象所书。此帖特质是点画简约、凝重、含蕴,笔意多隶、法度完备、字字独立。《平复帖》是西晋大文学家陆机所作。最初吸引我的是其平淡内敛的线条韵律,那份自然而然让人很熨帖。《平复帖》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书法真迹,被尊为“平复无惭署墨皇”。其书法风格展现晋人的古朴、自然、淳厚气质,并略带竹木简章草书意味。以秃笔枯锋流畅书写,笔随势转,简约奇崛,被评为“非中古人所能下笔”,通篇古意盎然。在临习章草同时,我对魏碑下了一番功夫,尤以《张猛龙碑》、《郑文公碑》、《汝南王古塔铭》为主。其中《张猛龙碑》被公推魏碑第一,其结构“潜虚半腹,峻拔一角”。前句表现其结构天成、气象浑穆,后句表现其意态奇逸、精神飞动,言其静势与动势相统一。《郑文公碑》以圆笔表现雄浑大气,《汝南王古塔铭》则更多呈现古朴自然。近十多年,我在艺术表达上又渐渐归于章草,特别是对《急就章》的端庄灵动、平中见奇、充满古趣情有独钟,渐渐形成了我目前的风格特点。
问:辽宁书协从沈延毅、聂成文、王丹到您历任四届主席,抓传统一直被视为生命线,举办临帖班一办40年,全国独有。临帖与传统是怎样一种关系?
答:临帖是学习传统的正途,也是滋养辽宁书法发展的“不二法门”。读帖是临帖的重要环节,只有读得进、读得懂,笔下才能形神兼备、气势连贯、自然生动,才能表达出情感。读懂之后要精临。精临主要是在点画到位上下功夫,临出每个字的神采。临的过程主要是写,通过书写表达出帖的原始气息。最后是精创,用临的风格来创作,这是一个综合命题。前边两个环节的成功决定创作的成功,临帖转化为创作关键是要运用好艺术规律。不仅要点画转化,还要在创作中体现有笔、有意、有韵,同时表现出作者自己的美学意识。辽宁在书法国展与兰亭奖中的获奖书家都得益于临帖,他们从临帖班的学生成长为老师,有的走上了全国讲坛。
问:业界对您的书法多有评价。聂成文先生说您在不激不厉的章草中融入碑的力道与古拙,赋予章草古朴正大的时代气象。伦杰贤先生说您在从临到创的转换中,避免了因丢掉古人这根拐棍而不能独立行走的弊病,成功地传承变换了古朴博大的章草气象,渐善自门。王丹先生说您自觉学习传统、尊敬经典,书作中自然流露出一种清正。并将魏体楷书的笔法、结构用于章草古老的书体中,增加了章草的可识性、可读性,书写不造作,有古意。这些评析主旨就是书法如何继承创新,您具体谈谈体会。
答:感谢对我书法创作的鼓励。三位先生都是我敬重的书家。聂成文先生是引领教诲我三十年的老师。伦杰贤先生、王丹先生对我多有关注指导。他们在书法实践中入古化古自成一格,许多好的艺术理念带给我启发与借鉴。对书法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是书坛的核心命题。从1985年书法复兴以来,代代书法人不断以创作诠释这个命题,出现了不同的书法潮流。我始终坚定认为,传统是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对传统挖掘越深,越能获得艺术真谛。我个人还处在对传统的深入挖掘阶段,常学常新,常感不足。创新是学好传统、吃透传统前提下的水到渠成,可谓愈古愈“新”。“桶装满溢出来”才是创新,即古法学通透后的自然流淌。此“自然”有双重含义,一是技法上的直观表达,另一是笔端随形流出的意,是人文不断注入的思考,清晰呈现时代和人格与传统文化互动的轨迹,展现一种文化自觉。
问:后学对您成功的书法实践之路充满探求,请您深入浅出地说说对书法的认识。
答:我对书法的认识经历了两大阶段。习书创作前30年下苦功用以解惑,寻求掌握艺术规律。近10年对书法本质有了明晰的理解,可用四字概括:古朴自然。书法大气象来源于返璞归真,即:“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如今,更加遵循法度,讲求笔笔到位。书法始终不能背离艺术规律,谓其“随心所欲不逾矩”。
“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胡崇炜仍在努力探索书法艺术的真谛,契合时代主旋律,在中正、和谐中展现书法的中国精神、中国风格,在与大众共情中把书法艺术的怡情雅趣凝聚为文化力量,带领一方书法人为辽宁振兴新突破赋能。

胡崇炜 1963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多次荣获各类书法全国展赛金银大奖,作品获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兰亭书法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