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资讯·文联工作
全省文艺界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心得体会
来源:省文联 编辑: 发布时间:2024-11-14

编者按:

  11月5日,全省文艺界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在沈阳举行。全省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受鼓舞,信心倍增,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会郝鹏书记的批示精神和国卫部长的讲话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优异的成绩进一步做好全省文艺文联工作,为辽宁文艺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现摘编部分与会者心得体会,以飨读者。

  线云强 

  中国摄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摄协主席 

  作为辽宁省摄协主席,这些年,我始终和主席团成员一道,团结带领全省广大摄影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时代抒写、为人民抒怀,推动辽宁摄影事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为辽宁全面振兴发展作出摄影人的积极贡献。 

  会后,我们将带领全省摄影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团结广大摄影家、摄影工作者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实际行动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把摄影艺术追求和使命责任担当,引领到聚焦时代,奉献经典上来,服务中心大局,紧扣全面振兴火热实践,深入改革最前沿、发展主战场,用摄影的方式为辽宁全面振兴存史、纪实、赋能,用影像讲好辽宁故事。坚持守正创新,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引导摄影家持续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精品,在辽宁全面振兴中,不让历史留下影像空白,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发现、挖掘、塑造和记录,推动更多既具示范意义又有艺术价值,经得起时代、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摄影精品。以辽宁摄影高质量发展,为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实现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构筑中华文化新高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晓娟  

  省文联副主席、省曲协主席 

  此次盛会汇聚了全省文艺界的代表,宛如一声号角,激励我们文艺工作者勇往直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应以服务人民为宗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深刻体验人民的苦难与期望,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反映人民心声的杰出作品。这些作品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它们如同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成为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今年,我省荣获了中国曲艺界最高荣誉之一的牡丹奖节目奖,这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获得此项殊荣。获奖作品《不了情》基于东北二人转演员真实生活经历而创作。主人公是一位来自基层的二人转艺术家,其内心世界受到商品经济思潮的冲击,最终决定返回故乡经营农家乐。然而,他对艺术的热爱始终难以割舍。面对老搭档的尖锐批评,他内心矛盾重重,充满挣扎。在众人的鼓励、帮助、教育引导下,他重新回到了热爱的舞台和让他魂牵梦萦的二人转艺术。该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每次演出都能与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展望未来,辽宁曲艺界同仁们将继续深化理论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核心要义,致力于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我们将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恪守正道。同时,培养更多的曲艺人才,为推动辽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我们的力量。

 

  

  孙洪利  

  中国美协理事、省美协副主席 

  认真落实全省文艺界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会议精神,作为美术工作者,应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重大纪念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举办各类美术创作、展览展示等主题活动,深入挖掘表现辽宁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讲好辽宁故事,展现辽宁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面貌。二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文艺创作以美育人的作用,传统文化在积淀中最具永恒的审美属性,“以和为美”是中华美学的精神核心,特别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审美境界,在文艺创作中贯穿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人与人和谐的永恒主题。三是把美术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促进辽宁美术人才薪火相传。着重发挥老艺术家及专业艺委会的学术引领作用,积极构建“老中青梯次衔接”的人才格局。四是加强团结、服务、引领新文艺群体。辽宁是“文艺两新”的重要集聚地,也是新的文艺业态较为活跃的地区,团结、凝聚“文艺两新”是美协服务新文艺群体的重要工作举措。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扩大组织覆盖,加强人才培养,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新文艺群体的创新、创造活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新文艺群体的集体荣誉感和获得感,为建设文艺强省作出贡献。

   

  崔 晓   

  省曲协副主席、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教授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更是指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纲领。郝鹏书记的重要批示,对辽宁文艺界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文艺强省提出了新的要求。靳国卫部长结合辽宁文化和文艺发展实际所做的总体部署,明确了辽宁建设文艺强省的主攻方向和战略目标,求真务实,鼓舞人心。

  辽宁文艺继承了延安鲁艺的红色基因,长期以来,辽宁文艺工作者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立场,植根于生活,创作出了具有辽宁本土文化特色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许多经典作品,在戏剧、音乐、美术、舞蹈、曲艺、杂技等各领域涌现出了享誉全国的艺术家。辽宁作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前沿阵地,以及共和国工业长子、老工业基地的特殊地位,积累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创作素材,我们文艺工作者将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进军号角,发扬文艺辽军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传统,守好本土文化创作之渠,种好启智润心育人之田,大力创作创新,将辽宁本土优秀文化基因实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更多深刻反映人民期望,讴歌伟大时代,体现辽宁风骨的优秀作品,抒写辽宁全面振兴的现实生活,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辽宁文艺力量。用叫得响传的开留得下的经典作品,体现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理想和人生价值。 

 

 

  

  荣 梅  

  大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的重要指南。十年来,大连文艺界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创作,举办系列展览、演出等活动;围绕大连“两先区”“三个中心”建设,聚焦大连振兴发展的火热实践,组织艺术家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采风活动;策划组织“山盟海誓·爱在大连”婚纱旅拍摄影大赛,举办大连——朝阳红山文化主题书法展等特色鲜明的文艺活动;聚焦文艺人才培养,我们创办了“让艺术点亮生活——名家传艺”系列讲座。十年来,近3000件作品荣获省部级以上文艺奖项,高满堂、朱明月、孙维民、韩志耀、马晓丽、尹力、郝岩、王大斌、张学昕、赵欣、金吉等文艺名家,以及优秀文艺作品贝雕《龙凤呈祥舟》、舞蹈《尼苏新娘》、杂技《蒲公英·远方——蹬伞》《光》荣获中宣部、中国文联等颁发的国内各艺术门类最高奖。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把握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新方位新任务新要求,勠力同心、奋楫笃行、乘势而上,为推动新时代辽宁文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于 丹 

  本溪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我们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优异的工作扎实做好文艺文联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增强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着力理论武装和政治引领,把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坚持德艺双馨的理想追求,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时刻牢记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和国家观,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必修课。三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展现文艺新作为。将文艺文联工作主动融入本溪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聚焦实施“34456”发展战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大实践,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精心打磨一批反映山城本溪特色的文艺作品。广泛开展文艺“六进”惠民活动。构建梯队式、全覆盖的新时代文艺人才队伍。四是持续加强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努力建设政治过硬、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队伍。深入推进文艺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营造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刘振国   

  省剧协秘书长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艺创作的根本方向,赋予了文艺工作者新的历史使命。作为戏剧工作者,只有从人民的喜怒哀乐出发,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生命力、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辽宁是文艺大省,我深刻认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唯有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文艺的形式反映社会变迁,才能在振兴辽宁的火热实践中展现文艺的力量。
近年来,辽宁戏剧工作者以振兴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广受关注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辽宁的时代精神,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未来,我们将在戏剧创作中融入更多本土元素,深入挖掘辽宁特色,讲好辽宁故事,塑造具有辽宁辨识度的文化形象,为辽宁的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夯实文化强省建设的根基。
 

  李诺亚方舟  

  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杂技“金菊奖”获得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要服务人民。作为扎根基层、活跃在表演舞台上的文艺工作者,我们在与人民群众接触、互动过程中深切感到,文艺作品应当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应当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传递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光鲜,而是要关注人们的日常,去描绘那些被忽视的平凡和琐碎。

  文艺的力量还在于触动人心、感化心灵,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创作,更是要透过作品去回应人民的关切和时代的变迁。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就是要用文艺作品去激励人心、引领风尚。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肩负着传承和创新的双重任务,既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又要与现代生活融合贴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无论前路多么崎岖艰险,我们文艺工作者都应当无畏前行,努力用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文艺作品,为新时代留下真实而隽永的记录。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E-mail:lnwenlian@sina.com 联系电话:024-22857813 备案号:辽ICP备160173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