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资讯·文联工作
推动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言摘编
来源:省文联 编辑: 发布时间:2024-08-21

编 者 按:

  8月6日,省文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召开推动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省摄协、省曲协、沈阳市文联、大连市文联、锦州市文联、省民协作交流发言,现将发言摘编发布,以供学习交流。

 

  线云强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文化领域提出一系列改革任务和要求,清晰呈现了在新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改革蓝图,彰显了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对做好新时代文艺文联工作,推动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意义重大。

  近年来,省摄协秉持深化改革理念,着力破解“难点”,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强化党对摄影、摄协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政治性是第一属性、摄影工作是政治工作、摄协组织是政治组织的要求,强化理论武装,累计培训骨干超过2000人次。广泛团结摄影“两新”,在入会、评奖、参加省文代会和全国摄代会等方面给予倾斜,引领摄影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围绕东北、辽宁全面振兴大局,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有品质、有影响的主题活动。创新实践,敢作善为。6月,成功恢复举办创立于1960年、停办20多年的第十四届中国东北三省摄影艺术展览,以摄影艺术形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体现辽宁的担当作为。去年,围绕传承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成功举办“永恒的雷锋”——雷锋照片主要拍摄者作品原件展、“铭记·伟大的胜利”——辽宁老一辈摄影家镜头下的抗美援朝战争摄影作品展,创造了全国和辽宁摄影界的多项“首次”,产生良好社会反响。三是紧扣出作品、出人才中心环节,对标对表中国摄协和浙江等先进省份,实现争先进位。从改革评奖、展览入手,大胆引入新的评选机制,率先组建具有全国水平的专家评委库,将中国摄协主席团成员全部纳入其中,聘请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为代表的全国摄影界专家评选辽宁摄影金像奖、省展、青年摄影十佳和青年大展,极大提升了省级评奖、展览品质,对我省重点作者和优秀作品走出去,参与全国竞争搭建便捷高效平台。我省连续两届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国展和青年大展优秀组织单位、中国摄协优秀团体会员等,辽宁摄影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四是深化摄协改革,提升组织能力,营造良好摄影生态。换届中,按照深化改革要求组成协会主席团、理事会。对标中国摄协,成立专委会,改革会员工作,制定团体会员管理办法,修订个人入会细则,实行积分制,完成近5000名个人会员信息电子化等。省摄协主席团以上率下,以制度建设推动全省摄协形成改革创新的良好局面。敢于破冰,敢于触碰固有利益和圈子,敢于担责,人人都是营造辽宁摄影公平、公正、公开良好生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改革没有完成时,辽宁摄影永远在路上。今后,省摄协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学”上下功夫、在“干”上求实效,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起来,高举习近平文化思想旗帜,全省摄协系统要统一思想,把握规律,洞悉发展需求,做好改革工作谋划,整体同向发力。二是要立足协会职能,服务发展大局。让全会精神成为深化改革、优化职能、改进工作的行动指南,充分发挥摄协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办好“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振兴中的辽宁”全国摄影大展和全国摄影名家聚焦辽宁振兴采风创作活动,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中展现新作为,体现独特作用和价值。三是要按照全会部署的文化领域改革任务,把握摄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逻辑、具体要求和有效路径,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用改革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创新举办首期摄影名师工作坊,加强摄影理论评论工作,探索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有效举措,用中国式现代化摄影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辽宁故事,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摄影力量。

  

  黄晓娟

  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主席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们文艺工作者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作为省曲协主席,我深感责任重大,必将带领全省曲艺界同仁,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以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推动文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深刻领会会议精神,明确发展方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这些精神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文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文艺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是人民心声的代言人。在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省曲协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通过组建辽宁曲艺小分队,采用集中演出、日常展演等多种形式,将党的历次全会精神以曲艺的形式深植基层,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反响与高度赞誉。五年里,我们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演出多达四百余场,惠及观众逾3万人次,社会反响热烈,省曲协也因此荣获“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的殊荣。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创作能力

  人才是文艺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高度重视曲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曲艺创作、表演、理论、评论队伍。不断提升文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文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近年来,省曲协持续承办了中国曲协的系列活动,如全国第五届文艺“两新”人才曲艺创作研习班、第十五届全国曲艺创作高级培训班,以及全国相声、小品优秀节目展演等。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我省曲艺工作者搭建了与全国顶尖人才交流学习的桥梁,更在交流互鉴中展现了我省曲艺事业的蓬勃发展与独特风貌。

  三、吸收新兴力量,营造璀璨舞台

  省曲协精心策划的一系列品牌活动,如大学生曲艺节、少儿曲艺大赛以及新人新作曲艺展演等,均实现了曲艺艺术传播范围与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今年我们创新性地将辽宁曲艺牡丹奖的评选方式由视频评选转变为现场演出,此举不仅让评委与观众能够近距离、直观地欣赏到参赛者的精湛技艺,还激发了新文艺群体的积极参与,为曲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持续推动创新,繁荣曲艺事业

  作为曲协组织,我们要切实履行联络、协调、服务职责,为文艺工作者提供支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引导文艺工作者投身文艺事业。加强与各界沟通联系,争取资源支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今年我们将持续创新工作方法,组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曲艺创作高研班,围绕“发掘人才、鼓励创新、研学并举、打造精品”宗旨,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创作研讨,培养发掘中青年曲艺创作人才,推出优秀曲艺作品。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推动文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在省文联的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思维,不断推动曲艺艺术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文艺力量。

  

  王 菁

  沈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文联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暨推动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这是一次及时解渴的理论辅导,也是一次鼓舞人心的阐释解惑,更是一次谱写新篇的思想动员。近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省文联有力指导下,沈阳文联及各团体会员一起拼、同心干、齐奋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扬优势补短板,抓当前谋长远,主责主业务实有序开展,行业引领效果日益凸显,自身建设持续完善,干部转变协调思路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抓基层打基础,实现区县文联“全覆盖”。积极争取市委支持,将区县(市)文联组织建设纳入全市改革任务清单,得到强力推进的尚方宝剑。坚持为基层文联办实事,制定《关于加强基层文联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加强基层文联建设 在深化文联改革上实现新突破专项行动计划》等文件,强化工作指导。坚持为基层解难题,成立工作专班,一区一策指导,使从未成立文联的皇姑区和10多年未换届的铁西区、苏家屯区等完成了文联的成立和换届工作,实现了全市区县(市)文联组织全覆盖,构建起上下联通、同向发力的“全市文联一盘棋”格局。

  二是抓创新建机制,推动协会建设“标准化”。创新文艺家协会管理机制,实施市级文艺家协会主席团分工负责和秘书长选聘制,破解文联机关干部长期兼职问题。创设“新会员入会仪式”和“会员见面日”等活动,增强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先后出台《着力加强文艺家协会标准化建设 在推动沈阳文艺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专项行动计划》《沈阳市直属文艺家协会主席团履职考核管理办法》《沈阳市直属文艺家协会理事会理事履职规则》等,强化职能,激发动能,推动协会组织管理、多元服务实现新开拓。

  三是抓品牌树形象,打造服务振兴“新载体”。围绕城市品牌开展“沈水之阳 我心向往 艺心同行”系列活动,聚焦“三山、三水、六片区”创办“沈阳‘艺’景”活动品牌,深挖沈阳文化富矿。广泛开展“艺”心润城系列行动,组织艺术家开展“扮靓城市书房”“走进口袋公园”“文艺名家看沈阳”“沈水观澜——城市系列文艺作品展”等品牌活动,提升城市“文艺范儿”。聚焦英雄城市建设,举办“平凡英雄的最美瞬间”“致敬英雄——沈阳英雄城市的文艺表达”等活动。组织“最好玩的沈阳话”街采及展演活动,在文体旅融合示范中打造新场景。

  四是抓服务惠民生,构建文明创建“大格局”。打造沈阳文艺志愿服务新名片,搭建服务平台,建设惠民“艺”站,用文艺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持续丰富“红色文艺轻骑兵”节目库,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六进”等活动。举办“沈阳艺术有约”名家讲堂、“文咖与您共读好书”“人民幸福城 我的沈阳美”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五是抓队伍聚人才,拓展服务管理“宽领域”。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对协会会员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成立市文联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沈阳文艺人才库,拓宽对接渠道,发挥名人效应。强化对“文艺两新”的团结服务引领,制定沈阳市文联《关于推进“文艺两新”工作实施意见》,持续开展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将铁西红梅文创园打造成为国家级“文艺两新”基地。

  高质量发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按照本次会议的部署,以改革释放活力,以联聚力以联促干,架起推动振兴发展的“联动桥”和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为打造新时代“六地”、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的攻坚之战、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文艺力量。

  

  荣 梅

  大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近年来,在辽宁省文联的关怀和指导下,大连市文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深度贯通,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在培养优秀人才、创作文艺精品、打造特色品牌、激发行业活力上持续用力,推动新时代大连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新成效。

  一、坚持思想政治引领,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出台《关于加强各文艺家协会政治建设的意见》,策划开展“艺术中的党史”等。把习近平文化思想纳入市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培训工作中,引导文艺工作者学思践悟。深入各协会、高校、文艺院团、“文艺两新”、区(市)县文联开展调研,系统调研人才培养、文艺创作等方面存在问题与破解之法,为推动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打开新思路,探索新路径。

  二、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文联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圆满完成大连市文联所属12个文艺家协会换届工作;主动加强与上级文联组织文艺家协会联系,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创作实践培训班、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作品终评会等活动在大连成功举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成立大连市文联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委员会,有效引导文艺工作者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尹力荣膺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成为辽宁省本届唯一获奖者。

  三、抓住推进文艺创作的中心环节,推出一批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

  研究制定《大连市文联关于推动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立健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机制。聚焦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等重大现实主题,赴高新区、科技企业等一线开展创作采风,助推文艺精品创作。发挥文艺评奖评论的导向作用,连续21年开展大连文艺界年度“三个十”评选,鼓舞引领文艺工作者勇攀艺术创作高峰。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力组织实施重大主题文艺实践

  一是持续打造“让艺术点亮生活——名家传艺”系列活动,提升了大连文艺界的影响力。二是紧扣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举办展览展演展映展示、研讨会等百余场次。三是持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文化惠民活动。成立“大连市文联志愿服务艺术团”,在传统节日、志愿者服务日等节点开展文艺“六进”志愿服务。开展“送欢乐下基层”“千幅作品送千家”等百余场次,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文艺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会议。文联组织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和具体践行者,我们要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好《决定》的决策部署,自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上谋划文艺文联工作,切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力量和扎实实践。

  大连市文联将把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是要开展深入学习,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全会部署上来。二是要学思践悟、融会贯通,认真研究落实的举措,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文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三是完成今年重要工作任务,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重大时代主题,精心组织系列文艺展览展演等活动。四是聚焦人才培养,组织青年文艺人才培训班,持续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文艺采风活动,推动大连本土文艺精品创作,引导文艺家创作更多具有大连辨识度、彰显时代风采的精品力作。五是把改革创新贯穿文艺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把握文艺文联高质量发展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着力推进“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深度贯通,坚持守正创新,为打好打赢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推动新时代辽宁文艺高质量发展作出大连的贡献!

  

  籍 馨

  锦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近年来,锦州市文联在市委、市委宣传部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文联的有力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及锦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把方向带队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保障,以“以文润城·赋能振兴”和用文艺擦亮“山海福地·锦绣之州”和“英雄城市·锦州不错”城市品牌为着力点,强化政治引领,聚力主责主业,围绕中心大局,聚焦时代主题,扎实推进“迈向新征程—锦州文艺工作者素质提升工程”“文艺精品生产创作质量提升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文艺助力精神文明建设暨文化惠民强基工程”,成功组织“全国知名作家锦州行”“辽宁省知名词曲作家锦州行”大型采风创作活动,成功举办“第九届全国篆刻展”,成功协办“山海有情·天辽地宁”万里海疆—中国百名油画名家走进辽宁写生创作活动,积极启动“聚焦镇山文化·打造文旅高地”—中国摄影名家走进锦州文艺精品创作,推出“如此锦绣如此城—作家写锦州”采风创作、“光影视界·锦州不错”航拍锦州大型摄影展、“美好辽宁·墨彩华章”—文艺助力振兴突破大型书画展、“赋能振兴新突破·文化惠企走基层”文艺志愿服务、“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文艺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等一系列精品项目。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联合推出的原创城市主题歌曲MV《英雄城市·锦州不错》好评如潮,成为文艺版锦州城市形象宣传片。锦州著名作家李铁创作的反映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题材的长篇小说《锦绣》三年三获全国大奖,被誉为“中国当代工业文学的现象级作品,工业版的《人世间》”。锦州摄影家王乃功的《铸魂》《九儿》等多个摄影作品斩获多项全国大奖后,近期长期关注类摄影作品《和你在一起》荣获世界新闻摄影第67届“荷赛奖”,全国唯一,亚洲唯一,为锦州、为辽宁、为中国争得了荣誉,作品在全球30多个国家70多个展馆展示,成为用摄影讲述中国故事的辽宁文化使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科学擘画和战略部署,为推进文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面指引和根本遵循。锦州市文联要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吃透中央精神,狠抓贯彻落实,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强大引擎。要坚持问题导向,用改革的思维破解制约锦州文艺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瓶颈,激活文艺新质生产力新动能。要围绕中心大局,聚力主责主业,对标对表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文化名城和奋力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连战连捷的目标任务,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发挥“两个优势”,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建立完善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长效机制及文艺精品生产创作服务保障机制,建设“三支队伍”,实施“四大工程”,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为时代立传、为时代画像,为时代明德,为发展助力,推出一批体现“山海福地·锦绣之州”独特文化气质和具有“英雄城市”辨识度的文艺精品力作,以改革精神推动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文艺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锦州新篇章贡献文艺力量。

  

  杨东乐

  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在省文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民协的有力指导下,在全省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下,省民协持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协会专业特点出发,找准定位,创新思维,奋力做好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联”字优势,外合内联,不断构建工作合力

  民间文艺专业覆盖广,涉及行业部门多,工作中省民协发挥“联”字优势,树立融合共建工作理念,强化横纵联合,不断构建工作合力。与省非遗中心、省轻工业联合会等行业部门通过合办活动、交流互访、资源共享、业绩互认等方式深化合作,构建全省民间文艺领导合力。与省摄协、省舞协等兄弟协会交流合作,互鉴有无,打造多专业融合性活动;发挥省级民协联动作用,积极推动中国民协重大活动落地市级民协组织,在大连举办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终评会,在葫芦岛连续三年举办“我们的节日·中国(葫芦岛)·葫芦文化节”,与沈阳、大连、铁岭、丹东、辽阳等各市民协围绕我们的节日、文化惠民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推动全省民协组织一盘棋格局形成。

  二、聚焦“做人的工作”核心职能,不断强化组织凝聚力

  民协会员新文艺群体占比高,自我意识强。工作中省民协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聚焦做人的工作,不断提升协会凝聚力。一是以“业”结人,连续五年举办生肖民间文艺线上展,开展多场主题展览展示活动,为会员搭建展示宣介平台,增强会员的组织归属感。二是以“情”聚人,尊重传统,礼敬艺术家,发挥协会组织优势,通过办活动、人才举荐、专业培训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服务会员;开展艺术家走访慰问活动,召开艺术家恳谈会,及时倾听会员呼声,回应会员诉求,增强会员的组织信赖感。

  三、构建公平公正的业界生态,不断提升协会公信力

  协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业界的行业组织,公信力是协会的行业价值所在。省民协始终致力于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业绩生态。一是坚持公开化运行,通过协会公众号及时刊发协会运行动态,对重大活动做到事前公告、事后公示,提升会员对协会的知晓度。二是坚持公正性评审,严格按照评奖程序,秉持“只看作品不看人”的原则,认真组织,严格实施,不懈追求评审的公平公正性。针对民间文艺群众性强,覆盖广的特点,在部分活动中我们还开展了网络民主投票,增强社会的参与度,强化公众监督效能,提升协会的业界公信力。

  四、积极融入中国民协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全国影响力

  省民协注重畅通与中国民协的沟通联络,积极融入中国民协重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项目实施以来我省先后立卷45卷,立卷数量全国第二,出版9卷,出版数量全国第一,并通过大系编纂工作培养了一批老中青相结合的编纂人员队伍,为辽宁民间文艺持续发展积蓄力量。5月末,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到辽调研,指出“辽宁大系编纂工作形成了辽宁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慧晏批示肯定。二是积极承接中国民协重点工作。先后承接了大系出版工程东北片区培训会,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终评会、辽宁抗联传说学术考察、首届民间文艺理论专题培训班、三省一区农民画展等活动。2022、2023年辽宁省民协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民协“优秀团体会员”称号。

  五、山花奖实现新突破,不断提升创作引领力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民间文艺最高奖,特别是2016年评奖改革以来,奖项大幅减少,业界对山花奖的关注度陡然提升,竞争异常激烈。省民协将争获山花奖作为提升协会工作质量、引领精品创作的突破口,采取项目化实施、多活动联动、跟踪培养、专项扶持、专家指导等一系列措施,经过近4年、两届的不懈努力,2023年我省金吉的贝雕作品终获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实现了评奖改革以来我省乃至东北三省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凸显了协会的组织优势,协会创作引领力明显提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也是辽宁省文联成立75周年。省民协将引领全省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扎根时代沃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职责定位,增强历史主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动民间文艺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E-mail:lnwenlian@sina.com 联系电话:024-22857813 备案号:辽ICP备160173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