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辽宁省“强基工程”签约仪式后,省市文联共同为沈阳市浑南区百姓送上了一场精彩的“与人民同行”文艺志愿服务演出。本报记者 孙海涛 摄
深扎基层一线,热忱服务人民。在第11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来临之际,辽宁省文联组织全省文联系统开展“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并联动各市同步启动“强基工程”签约结对工作。目前,全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者与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结对签约80个项目。
群众在哪里志愿者就在哪里
结对子,种文化。5月23日,辽宁省“强基工程”(即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签约结对仪式暨全省文联“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沈阳主场活动在沈阳市浑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活动由省文联、省精神文明办主办,沈阳市文联、沈阳市精神文明办承办。
群众在哪里,志愿者就在哪里。活动现场,省文联邀请来自摄影、舞蹈、曲艺、戏剧、音乐等门类的5位艺术家史春、焦洋、孙刚、王宏海、任秀利,以文艺志愿者的身份分别与沈阳市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签约后,5位艺术家将陆续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广大文艺爱好者以及当地居民送上高质量的文艺培训、讲座。在结对协议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后,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史春感到这份担子沉甸甸的,“我们通过开展摄影讲座培训等活动指导基层文艺爱好者创作,推动出精品、出人才。”史春说。
据了解,按照《“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省文联和省精神文明办于去年共同组织开展辽宁省“强基工程”,今年持续推进,将派出近百支志愿者分队,以省市级各文艺家协会会员、新文艺群体为主体,以结对共建为主要方式,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以文艺赋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签约仪式后,省市文联共同为浑南区百姓送上了一场精彩的“与人民同行”文艺志愿服务演出。“红色文艺轻骑兵”成员单位——沈阳市军旅之声艺术团的近500名文艺志愿者,演出了歌曲联唱、情景舞蹈、配乐诗朗诵、现代京剧选段等节目,展现了艺术与人民结合迸发出的蓬勃生命力。
基层想学什么志愿者就培训什么
基层想学什么,志愿者就培训什么。连日来,全省文联系统广泛开展“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激荡起文艺志愿服务的澎湃热潮。
“注意走位!手从身体两侧提到胸前,不是直接拿上来。再来一次,不要紧张。”5月24日下午,鞍山市音协、舞协的文艺志愿者来到铁东区雷锋军歌艺术团训练场地,进行指导帮扶。团员们将最近排演的舞蹈《青春集合在军旗下》《吉祥》和歌曲《五月千山梨花开》等一一展示。市音协主席祁云峰、市舞协理事宋林林等志愿者细致观察,指出团员们表演细节上的问题,帮助其在动作、神态、节奏及发音、咬字等各方面规范、提升。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对于这样联动的句子如何处理呢?听我读,大家来感受一下……”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润物吾声”小学教师有声语言艺术校园公益课在鞍山市朝鲜族学校开讲,辽宁广播电台播音指导夏冰以朱自清的散文《春》为案例,引导教师们在直观感受中学习把握“情、声、气”的结合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发音的准确性、语调的流畅性和表达的感染力。该活动主要面向偏远农村和民族地区小学进行,旨在提升教师有声语言艺术审美水平,今年计划开展14场公益课堂培训。
夜幕降临,晚风轻拂。5月24日晚,沈阳市沈河区小西路涌泉社区内,支起一方白色幕布。“露天电影开始了,放的是《悬崖之上》。”居民们互相招呼着坐下来。这是省电影家协会“光影点亮梦想”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一幕。活动于5月启动,将持续至11月,预计放映电影70场次。“我们希望通过送电影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进乡村,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激发振兴豪情,汇聚奋进力量。”省电影家协会负责人田晓佳表示。
送文化,“种种子”,为当地扶持和建设留得下的文艺队伍。省文联副主席林喦表示,今年将重点面向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依托“强基工程”,广泛开展慰问演出、展览展示、辅导培训等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培训基层文艺骨干、文化传承代表人、文化产业带头人,帮扶基层文艺社团。同时,省文联将根据自身专业优势,打造一批有亮点、有特色、有影响、有实效的示范项目,推动项目创优创效创品牌。
振奋人心的乐章已经奏响,文艺志愿者们从这里出发,与人民同行,为人民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