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资讯·文联工作
我省贝雕作品《龙凤呈祥舟》摘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来源:辽宁日报 省民协 编辑: 发布时间:2023-11-17
  近日,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大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金吉创作的大型贝雕作品《龙凤呈祥舟》获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这是2016年奖项改革以来我省乃至东北地区首次获此殊荣,此次获奖实现了辽宁民间文艺界在山花奖上零的突破。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文艺专业奖项,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最高奖项。2016年奖项改革后,每两年一届评选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8个,为最高奖。
《龙凤呈祥舟》侧面整体呈现,整件作品长2.1米,宽0.4米,高1.4米。
  十年巨制融珍合宝 显龙凤呈祥
  本次获奖的《龙凤呈祥舟》,从构思、制图到最后完成用了金吉10年时间,不仅成为金吉的代表作,也让他弥补了2020年以贝雕作品《貔貅》进入终评却错失大奖的遗憾。
《龙凤呈祥舟》侧面整体呈现,整件作品长2.1米,宽0.4米,高1.4米。
  金吉介绍,《龙凤呈祥舟》以木胎为里,双色鲍鱼贝为主要材料,镶嵌绿松石,孔雀石,青金石以及珍珠等宝石。“贝壳我们选用了澳洲鲍鱼贝和大连鲍鱼贝,这两种贝类的颜色搭配效果特别好,有层次感。而且鲍鱼贝的胶质丰富,有利于我们使用贝壳软化技术。”
金吉正在安装龙头灯
  金吉所说的贝壳软化技术,是从他的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阿山那里传承下来的。
  由于贝壳是一种坚硬、易碎的材质,因此贝雕手工艺品对雕刻者的力道、造型能力和手艺娴熟度有极高的要求。为了将贝壳应用在更广泛的手工艺品制作中,金阿山在传统贝雕技艺的基础上,研究出“贝壳软化成型”新工艺,并总结归纳出设计、选料、粗胚处理、细胚处理、手工精雕等十余道贝雕工序。与早期贝壳软化工艺不同的是,金阿山研发的新工艺采用物理方式对坚硬的贝壳进行软化处理,不仅可以保留贝壳本身的色泽和质地,而且不会产生毒害作用。凭借这种新工艺,金阿山于198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轻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龙凤呈祥舟》另一个特点是使用了金阿山和金吉两代大师研发、发展出的“珍贝艺术”。在这件作品上,金吉使用了十余种珍贵材料,金吉说,“虽然贝类价格并不便宜,但容易给人以廉价的成见,所以我们添加了青金石、松石、玛瑙等,让宝石和贝壳融合,‘宝’和‘贝’的融合就成为‘宝贝’系列。” 2008年起,金氏父子把贝雕艺术升级到了“珍贝艺术”,留下了不少可以传世的作品。
  不仅如此,专门学习过一段时间中国古建筑的金吉,在设计上将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吸纳到他的作品中去,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等古建分类,硬山、悬山、攒山、歇山、庑殿等古建屋顶的样式,还有单檐,重檐,起脊,卷棚之分,个别古建还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做成精巧的袖珍微缩版。
  从2012年构思完成,到逐步创作零部件贴片,金吉不急不忙,完全依照脑海中的构思进行。“每一步都不能错,每个部件都有它们的安装顺序,每片贝壳的打磨都有它的‘度’。当时我还和同行感慨一下,这要是做成4米长的大船,也许就不必这么辛苦了。”金吉感慨说,越小的部件贝壳越难打磨,有时候手都捏不住,打磨、贴片就尤为艰难。不过最近三年中,省民协数次邀请国家级专家与金吉进行交流后,他的创作越来越顺利,最终完成了整件作品的的创作。
  最后呈现在山花奖评委和世人面前的《龙凤呈祥船》,以龙凤同体的新式船身,打破了以往只有龙的单调造型,为弘扬中华龙凤文化在此领域开了一个先河。将大连的贝壳平雕,浮雕和高浮雕形式转变升华为立体雕形式去创作,设计制作创新使用大连贝雕独创的珍贝艺术新理念,完美地将宝石和贝壳相结合,展现“宝贝”的美好寓意,整件作品长2.1米,宽0.4米,高1.4米,作品气势恢宏,造型精巧,缤纷多彩,熠熠生辉。
  两代“国大师”成贝雕史佳话
  这件作品的完成与获奖,不能不提到金吉的父亲,中国贝雕行业首个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金阿山。在业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简称为“国大师”,为最高级别。传奇的是,在中国贝雕行业仅有的五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金阿山和金吉占得两席,还有一名是金阿山的徒弟。贝雕艺术传承与发展,令一门两名“国大师”成为一时佳话。
  金阿山从事贝雕事业已有70余年。自懂事时起,他便跟随外祖母、母亲学习贝雕技艺,长大后先后师从于史玉兰、王秀萍、王德谟等老一辈贝雕艺人,几乎一辈子都在与贝壳打交道。他创作的《麒麟》《福寿对瓶》《貔貅》多次斩获国家大奖,潜心研究出的“贝壳软化成型”新工艺,更是将大连贝雕技艺推向了更高的艺术水平。
  1996年,金阿山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22年,金吉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金阿山的贝雕技艺,也成为百年贝雕艺术的传承人。
  目前大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金吉已经是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他把贝雕技艺带进校园,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学生们,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大连贝雕技艺的历史传承和发展,金阿山、金吉父子自费建立了两家博物馆,展示、宣传贝雕手工艺品。目前,两家博物馆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连贝雕的传承基地,也是辽宁省内各艺术院校的实习基地。
  省民协秘书长杨东乐介绍,此次获奖是省民协聚焦全国文艺奖项,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重要成果。省民协从2021年起邀请专家论证指导,组织作者对标山花奖创作,期间省民协先后6次邀请国家级专家到辽指导创作。“评审过程中我们申请专设资金进行跟踪扶持,对创作期间的专家论证、辅导,作品的宣传、推介,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助力作品角逐山花奖,实现了我省在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作品奖上零的突破,这不仅是辽宁民间文艺的突破,也是辽宁文艺界的荣耀。”
  (图片和视频均由受访方提供 辽报记者 刘臣君)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E-mail:lnwenlian@sina.com 联系电话:024-22857813 备案号:辽ICP备160173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