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资讯·文联工作
文化铸魂刻画乡村振兴底色——记辽宁省文联派驻康平县东升乡善友屯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由力
来源:省文联 编辑: 发布时间:2023-08-14

《辽宁乡村振兴》(总第161期)封面人物:省文联一级调研员、驻村工作队队长、康平县东升乡善友屯第一书记 由力 

       善好义,友好往来,这是善友屯村的传统。走进善友屯村,抬头是文明“画”,入目是文明“景”。“乡村大舞台”正上演着村民喜闻乐见的“二人转”,文化广场上不断响起村民热烈的掌声。

  今年,是辽宁省文联持续帮扶善友屯村第12个年头。2021年8月,56岁的由力同志作为第四批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带领两名队员再次驻进善友屯村,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现在的善友屯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窗明几净的房屋、优美宜居的庭院、平整开阔的广场配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文化墙……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清新美丽的乡村画卷。 

  以奉献之“情” 筑村民之“福” 

  由力是军转干部,在部队时是一名优秀射击运动员,虽然是女同志,但巾帼不让须眉,具有男人一样的刚毅与斗志,她主动向辽宁省文联申请来到康平县东升乡善友屯村任第一书记。 

从文化部门的一名处级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埋头苦干、勇于奉献和一颗为民服务的情怀与初心。两年来,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她是战斗在一线的第一守护人;在脱贫攻坚战中,她是确保如期制胜的第一责任人。虽然她已近退休年龄,但她进村落、走田间,深入村里的每家每户,在急难险重的工作面前,责无旁贷、苦干担当,用心用情、扶人扶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添彩增益。
“我是从部队转业后来到省文联成为一名文艺战线的干部,或许是军人听党指挥、敢打硬仗的性格驱使,当党中央、省委号召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时,尽管我家中有85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并且我对农村的生活也不是很了解,但我依然主动报名。因为我觉得作为曾经的军人、共产党员,无论在哪个战场,始终冲锋在前是军人的本色。”由力说。

省文联驻村工作队由力(左一)徐澍(右一)善友屯村 

       驻村伊始,由力书记迅速转变角色,带领两名队员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增进感情,真情沟通。她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条路,从老党员、退休村干部、群众代表到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逐一进行走访谈话,询问他们对村里发展意见和建议。
       她挨家挨户走访调研,深入了解群众生活中“急难愁盼”问题。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她协同村“两委”制定了防返贫监测制度和长效化帮扶机制,定期对农户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进行走访、入户排查,实施网格化管理登记制度,每月详细登记各户生活状态和面临的困难,认真研究帮扶举措。2022年村建档立卡户23户,有21户人均年收入都超过了万元以上,未发现有返贫现象。
       由力书记初到善友屯村,发现村部没有自来水,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天上班都自己带水,更别提午餐了,一忙起来大家就要饿肚子。她为解决村部自来水问题,多次找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协办手续。今年,自来水也如期安装上,为村部解决了实际困难。

  由力书记在每一次党课上都讲:“我始终觉得任何时候,我们必须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开展工作、处理问题,要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 

  以党建之“根” 汇发展之“力”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由力书记将抓党建强根基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开展第一书记讲党课、组织支部共建、走访慰问老党员等活动,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善友屯村共有538户1626人,其中常驻人口420户1047人,党员6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3户,边缘易致贫户4户。
       俗话说得好,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对全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由力书记始终认为,扶贫先扶志、思路决定出路,必须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以头雁作用推动村民思想的大解放。
       首先,从修整村委会办公场所和党员活动场所人手,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由力书记帮助解决购置了新的办公桌椅,逐渐改善村部年久失修的会议室、活动室,纠正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将入党誓词、党旗、党员权利义务等悬挂上墙,让党员阵地焕然一新,展现出善友屯村党组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新气象。

由力为善友屯村党总支部党员讲党课 

       其次,不断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由力书记在提高乡村党建的范围广度、工作深度和时间长度等方面下功夫。她和村“两委”细化任务、突出重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党日活动等制度。她带头为党员干部上党课,主动分享学习体会,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党性立场,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活力,让组织生活严肃起来、正常起来、活跃起来。同时,与党员干部沟通交流多了,党员自我意识也加强了,对村委班子的认可度明显增强,参与村子发展建设就更加积极。
       由力书记为进一步了解党员思想,认真做好支部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发展党员等工作。她坚持与党员、村民开展谈心谈话,建立了“流动党员花名册”和党支部联系流动党员制度,创新性利用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络,及时通报党支部的活动情况和重大事项。
       她注重把返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吸纳到党员队伍,挖掘那些有能力、有担当、有思想的年轻人,保证质量,优化结构。两年间,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2人,确定发展对象4人。

  她带领党员建立志愿服务队。践行党的宗旨,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凝聚党心民心,团结各方面力量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 

  以文化之“魄” 引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传承和弘扬好乡土文化,要立足乡村和农民主体,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乡村文化引领和美乡村。
       由力书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到善友屯村是一个有着文化底蕴的村庄,秧歌、高跷等民间文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她认真思考省文联业务与扶贫工作的结合点,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

由力到村民家走访

       “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我们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汇聚文艺资源,以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为着力点,构建和谐文明、其乐融融的美丽乡村,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力量。”由力书记由衷地说。
       由力书记了解到,善友屯村村民想要搞文化活动,却苦于没有活动场地,她就从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场所建设入手,先后协调帮扶资金6万余元,填补了村里修建文化大舞台的资金缺口,解决了燃眉之急。“乡村大舞台”在她的多方协调下,终于建成了,漂亮的舞台、完备的音响、宽敞的广场,这一切都是老百姓梦寐以求的,今天实现了!老百姓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由力书记又联系业内专家精心设计出极具艺术气息又符合乡村特色的大舞台背景墙。邀请鲁美教授和研究生组建的爱心团队为大舞台绘制多彩墙绘,以修建完成的大舞台背景墙为中心,在广场围墙绘制了乡村振兴、家风家训、两邻理念等主题墙绘,内容丰富多彩,共计近300平方米,现已成为更多村民前来“打卡”的新地点。
       由力书记组织省文联的各个协会开展文艺进万家活动。二人转演出团队今年在善友屯村上演两场喜闻乐见的二人转演出,村民非常喜欢,观众挤满了文化广场,更吸引了周边几个村的村民前来观看。
       东升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就坐落在善友屯村,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为善友屯村带来了活力与希望。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城里打工,由力书记每天看着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一个想法出现在脑中。她邀请省内高校的教授们走进学校,为老师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礼仪规范培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里扎下根,让善友屯村的优良传统在孩子们身上传承下去。

  由力书记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挖掘和培养乡土文化,从这些接地气的内容入手,突出地域和乡土特色,充分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文化种到心坎里,让那些记忆里的乡愁重新焕发生命力。 

  以责任之“心” 保乡村之“安” 

  驻村期间,正是疫情暴发严峻之时。由力书记坚决贯彻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要求,在村里一呆就是一个多月,家里老人、孩子无暇顾及,她同村里的男同志一样,困了就在村部的沙发上睡一会,饿了就泡一桶方便面,渴了就喝一瓶冰凉的矿泉水,这样的生活也给她留下严重胃痛的后遗症。 

       无论多么辛苦,由力书记始终战斗在一线。带头为乡亲们讲解疫情形势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让乡亲们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由于村里人手不足,她主动参与卡点值守、张贴宣传标语、清洁消毒等各项防控工作。身体不方便的村民不能到集中检测点检测,她就开着自己的私家车,搭载着医护人员上门进行核酸检测。每天数个小时往返,经常来不及吃饭,就匆匆用一碗泡面解决。在疫情期间,她带领工作队没日没夜地工作,共参与全民核酸检测54次,服务约3.8万人次,确保了核酸检测有序进行,保证了全村人口稳定流动。
       2022年12月,善友屯村村民确诊人数逐渐增多,出现买药难的情况。由力书记顾不得自己尚未恢复好的身体,奔走在各大药房之间,为村民购买退烧药。由于药房限购及购买人数较多,她每天一大早就去药房排队,一家排完,又跑到另外一家,不断央求药房工作人员多卖一点。就这样她坚持半个多月的排队,积少成多,终于买到了近两千片退烧药,又让朋友、同事帮忙,通过各种方式买到3000多片退烧药和1000多个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及时送到村里。
       “我就是希望用这平凡的举动,让村民们感到党和政府、党员干部在时刻关心着他们,疫情虽然阻隔了彼此之间的距离,造成死亡和伤痛,但只要大家听党话、跟党走,勤力同心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当她把这些物资亲自送到村民们手上时,村民纷纷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村两委廉巍说:“说的再多不如行动,由力书记是真心把我们当成自家人,从心坎里关心我们,这样的干部我们信赖、支持。”由力书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驻村干部的神圣使命。 

  以文明之“桨” 扬未来之“帆”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对于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力书记推动更新完善了农家书屋,协调单位赠送了价值万余元的桌椅,更新了价值2000余元的书籍,完善借阅制度,培养村民阅读习惯,受到了村民的广泛欢迎。 

她与村“两委”一起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乡贤理事会章程》,制定《村规民约红黑榜及评选标准》。新修订的《村规民约》被赋予了新时代内涵,既明确“什么不可为”,又提倡“什么大可为”,不断增强群众明廉耻知荣辱的意识,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村级治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制度保障等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村民的精神追求,外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现在我们农闲时,可以到舞台上跳跳舞,唱唱歌,也可以去书屋看看书,打麻将、说闲话、打架斗嘴、不干正事的人越来越少,参加文艺活动的村民越来越多、研究发家致富的氛围越来越浓、学习种植养殖的劲头越来越大。”村民们说。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善友屯村开展“我们的中国梦”——送万福进万家公益活动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由力书记主动为文艺家服务基层搭建平台。2022年新春,她组织辽宁省书法家协会、辽宁省摄影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善友屯村开展“送万福、进万家,写春联、拍福照”活动。
       书法家们现场为村民书写“福”字和春联。村民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书法家奋笔疾书,有求必应,忙得低头不语,手不离纸,绝不让任何一户村民的愿望落空。“今年过年贴上书法家写的春联,我们感觉更加喜庆、更加有文化气息,这比我们买的印制春联好看多了。”村民精心地保存好春联。

辽宁省摄影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善友屯村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摄影文化进万家”公益服务活动

       摄影家们挨家挨户到建档立卡户家中,为他们照上一幅“全家福”,现场为村民拍照打印,让村民足不出户享受去照相馆拍照的服务。“我们家都十多年没拍过这么好的全家福了,摄影师把我们都拍得太好了,我身体不好,病病殃殃的,看着照片上的笑脸,我就觉得又有了精气神,以后我家孩子出门打工,我也有了念想。”一户村民摩挲着摄影家拍的照片,露出久违的笑脸。
       “驻村工作是荣誉、是使命、更是责任,下一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还要考察光伏发电和油沙豆种植项目,尽可能多为村里引进项目。我将永葆赤子之心,继续砥砺前行,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用心耕耘乡村沃土,为善友屯村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光与热……”由力书记眼间依旧展现出对驻村工作的极大热情。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E-mail:lnwenlian@sina.com 联系电话:024-22857813 备案号:辽ICP备160173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