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资讯·文联工作
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圆满落幕
来源:省文联 编辑: 发布时间:2023-04-29

  霓裳一舞群星萃,荷绽辽沈别样红。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中国舞蹈家协会、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辽宁省舞蹈家协会、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承办,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委员会协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终评于2023年4月2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辽宁大剧院落幕。第三场参评的15个作品继续延续此次评奖活动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积极探索,为此次评奖活动画上圆满句点。 

《东游》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橘颂》 

  本场作品中,在取材于诗词歌赋、神话传说及画作的作品中,《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将苏轼的一首“悼念词”转化为虚实相生的古典舞语汇,道尽了绵绵不绝的哀伤和思念;《橘颂》以爱国诗人屈原咏物诗《九章·橘颂》为创作基点,借橘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歌颂屈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洛神》以《洛神赋》中的诗句意象为创作灵感,在无限遐想中构思塑造出端庄秀美的洛神形象以及古韵神行的审美意境;《鸿鹄高飞》在衣袂飘飘中展开了一场现代青年穿越千年与古人的对话;《东游》以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八仙过海”为基础创作,将神仙的人情味塑造得饱满有趣;男子群舞《骏马图》,以徐悲鸿的“奔马”图系列为动机来源,力求运用舞蹈艺术的形式意味创造,传递时代精神中一脉相承的传统人文精神。 

  《巴女拓影》 

  《宅兹中国》 

  在挖掘文物形态,让文物“活”起来的作品中,《巴女拓影》取材于重庆璧山东汉崖墓石棺上的羽人舞图像,展现了东汉巴渝舞女“连警曲胫、圆行而舞”的形象;《绿釉陶男俑》以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绿釉陶男俑”为创作原型,塑造了两个幽默风趣的男俑形象;《三足问鼎》以“王子午鼎”为创作灵感,运用三人舞的形式以形而上的古典气质刻画出“鼎”历经时代更迭,依然为后世子孙鼎力的民族精神力量;《铅华·满壁》通过凝练且具有龟兹乐舞特色的舞蹈语汇,展现出文化研究者保护发掘下的龟兹壁画乐舞形像,表达了对研究者们“择一业从一生,以一心树万魂”的治学精神的敬仰;《瑶光赋》以江西海昏侯墓出土的玉舞人动作造型为灵感,运用新创的“陀螺袖”技巧,体现了汉代舞蹈在质朴风格之外的另一种秀丽清雅的美学精神;《湘奁》以马王堆汉墓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使用的“彩绘双层九子漆奁”为创作灵感,袖舞飞扬中以物传情;《宅兹中国》以千年前古人在“何尊”上刻下的“宅兹中国”为创作灵感,带我们穿梭古今,看宅兹中国,悟天下中心。 

《那时花开》 

  在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品中,《那时花开》借用道具“伞”,讲述了一对革命恋人对人生、爱情和信仰的追求;《南泥湾》通过一位“老鲁艺”人的追忆,展现她与“鲁艺”战友们共同面对民族危亡时,用艺术武器和血肉之躯,筑起一道精神的脊梁。 

《骏马图》 

《散乐图》 

《觉》 

  最终,经过为期三天三场的激烈角逐,北京舞蹈学院的《骏马图》、沈阳音乐学院的《散乐图》、北京舞蹈学院的《觉》等3个作品得分排名前三位。我省其余六个参赛作品《簪花仕女》《东游》《宅兹中国》《那时花开》《龙凤仪》《如梦清照》各具特色,在此次评奖中表现突出、成绩喜人,赢得了评委、嘉宾和观众的好评。 

  三天三场评比结束后,第二现场点评嘉宾中国舞协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冯双白和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教授张云峰对本届中国古典舞创作整体上呈现出的繁荣、积极、充满力量且热情高涨的态势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一些优秀作品创作者追求有个性的艺术形象,追求独到的情感表达,使作品极具当代精神价值。同时,专家也指出了舞蹈作品在音乐、舞台灯光、编导思维、选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需要解决的思路。 

  28日上午中国舞蹈家协会还以“‘荷花奖’品牌建设对中国古典舞创作影响(2013—2023)”为主题,举办了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研讨会,参会专家们纷纷各抒己见,对中国古典舞发展建言献策。 

(摄影:刘海栋、黄凯迪、肖辉)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E-mail:lnwenlian@sina.com 联系电话:024-22857813 备案号:辽ICP备160173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