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轮播
还原复活与再造创新的“舞意”表达
来源:中国作家网 编辑: 发布时间:2023-08-22

 

林喦
集体舞《骏马图》
  
《人在草木间》 

  在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中,北京舞蹈学院的集体舞《骏马图》、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的集体舞《散乐图》和北京舞蹈学院的独舞《觉》等三个舞蹈最终斩获大奖。比赛虽已落幕,但热议之声不绝于耳。从当时比赛现场的“一票难求”和“座无虚席”以及相关网络宣传分析报告显示出的网络传播效果来看,这届中国古典舞“荷花奖”的演出与比赛备受媒体及广大舞蹈爱好者的关注。

  应该说,作为晚生的中国古典舞学科,经过几代舞蹈家和广大舞蹈工作者的多年努力发展了起来,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挖掘、探讨、创作出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经典作品。同时,也不断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中国古典舞舞者,展示出了“中国式”的中国古典舞作品,进而诞生了这种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性、特殊性和时代赋予的现代性为一体特征的,民族性鲜明突出的身体语言艺术种类。

  从本届“荷花奖”古典舞参赛作品来看,舞蹈编创思维主旨非常明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集中观照了中国历史文化“物器”的“还原复活”。如《散乐图》《富春》《簪花仕女》《簪花一卷》《归义》《铅华·满壁》《瑶光赋》《巴女拓影》《绿釉陶男俑》《红山玉龙谣》《三足问鼎》《宅兹中国》《湘奁》等舞蹈作品,基本上是从壁画、文物、画卷、玉器等历史遗留物上的图文留痕进行了整理、发掘,复活了“当时图景”。创作主体充分地展开想象并运用了延展、夸张、变形等艺术思维,“再现”历史遗留物的所谓历史“原貌”。

  二是从历史文名人和诗词作品中开掘了舞蹈的“舞意”表达。主创人员通过绚丽多姿的舞技去立体“复活”意境深远的“舞意”,如舞蹈《如梦清照》《年年雪里》《易安醉》《橘颂》《求索》《无问》《了兮》《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能不忆江南》《懒画眉》《淡妆浓抹总相宜》《思兮长相忆》《江城子·记梦》《莲鼓越歌行》等舞蹈作品,仅从作品名字上就能看出舞者想通过舞蹈表现历史中的某位词人、诗人或是诗词作品。舞者通过对屈原、苏轼、李清照、王阳明等古代文化名士或诗作的“舞意”阐释,展现了传统文人的精神符码和精神指向。

  三是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风土民俗进行了富有创新性的舞蹈解读。如《东游》《门神》《洛神》等作品,其中《东游》赋予了神话传说《八仙过海》团结一致、共克艰难的主题新意;《门神》将年画中传说的“门神”赋予了时空转换的童趣;《洛神》则以诗句意象为创作灵感,在无限遐想中构思塑造出端庄秀美的洛神形象以及古韵神行的审美意境。

  四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意象进行了“舞意”表达,如《骏马图》《人在草木间》《一川青水》《象山水月》《不染》《龙凤仪》《鸿鹄高飞》《莲·生》等舞蹈作品,分别以“万马奔腾”“人生品茶”“寄情山水”“莲花不染”等古人追求的精神意象再塑时代精神追求。

  五是在先进的革命文化中寻求表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主题。如《那时花开》借用“伞”的意象,讲述了一对革命恋人对人生、爱情和信仰的追求;《南泥湾》通过一位老“鲁艺”文艺工作者的追忆,展现出“鲁艺”人在面对民族危难时赴死抗争的精神面貌。

  综观上述五点,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新时代的舞蹈创作带来了可供挖掘的极为广阔和深远的历史资源,也为舞者提供了展示绚烂多彩的舞技和“舞意”的文化承载。传统文化不仅需要“还原复活”,更需要“再造创新”。因此,文化艺术工作者要切实提高艺术创作和表达的领悟力,真正扑下身子,扎根生活,秉承操守艺德,在历史的“物器”和“文气”里觅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意来,让受众能够充分体验到“旧貌换新颜”的艺术表现。同时,广大文艺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古典舞的编创者,也要在现实生活里寻觅社会发展中富有新意的人物和事件作为创作的灵感与素材,让中国古典舞创作亦展示出当下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

  (作者系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版权所有: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E-mail:lnwenlian@sina.com 联系电话:024-22857813 备案号:辽ICP备160173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