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丨深耕城市文化 赋能盘锦振兴——盘锦文艺社科发展成果回顾
来源:盘锦市文联
编辑:
发布时间:2025-08-12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艺是时代的号角。盘锦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和盘锦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全市文艺社科领域的一次盛会。多年来,盘锦市文联与社科联始终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在文艺创作、社科普及、人才培育等方面深耕细作,为我们这座城市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蓬勃的发展动力。
聚焦时代主题 书写盘锦振兴画卷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盘锦文艺与社科工作的鲜明主线。无论是重要时间节点的主题创作,还是聚焦城市发展的实践活动,都生动展现了盘锦在时代浪潮中的奋进姿态。
在文艺领域,市文联紧扣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盘锦建市40周年等关键节点,推出了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活动。“我是共产党员”大型主题摄影展用镜头定格初心,“繁花呈锦”美术书法摄影展以笔墨描绘发展,“我把盘锦唱给你听”大型原创歌会用旋律传递深情,“戏苑百花・一城芳华”全国戏曲展演以舞台汇聚精彩。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外界看到了盘锦的活力与魅力。

聚焦盘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文艺工作者深入一线采风创作,辽河鼓词《振兴突破看盘锦》用传统艺术形式讲述振兴故事;“我的盘锦我的城”系列精品图书系统挖掘地域文化,成为展示盘锦形象的重要窗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民手机摄影展则记录了盘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市作协更是在主题创作中表现亮眼,2023年荣获中国作协先进集体称号,大洼区二界沟街道被省作协授予辽宁“文学之乡”,彰显了盘锦文学的实力与潜力。
社科领域同样以服务大局为己任。市社科联围绕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等重要会议精神,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开展交流研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盘锦落地生根。聚焦盘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以立项课题和应用性对策研究为重点,自2016年以来共结项课题432个,其中40篇理论成果报送市领导,15篇次得到肯定性批示,2篇被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给相关部门落实,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展示及实践探索交流会”“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盘锦建市40周年理论研讨会”等学术活动的举办,更从理论层面总结了盘锦发展经验,为未来路径提供了思路。
培育人才方阵 夯实文化发展根基
人才是文化繁荣的基石。市文联与社科联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培训、扶持、搭建平台等多种方式,不断壮大文艺社科后备力量,形成了老中青结合、各领域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多年来,市文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各类培训提升人才素养。四次文代会以来,累计举办培训356次,培训文艺工作者、新文艺群体3.1万余人次,让更多人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成长。目前,盘锦市共有市级文艺会员2508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69人,省级会员780人,人才队伍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

一批优秀文艺人才在全国舞台崭露头角:赵世杰、刘仁等32人次的美术作品入选第十至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丁荣山、马秉枢等28人的书法、篆刻作品亮相全国书法展览;刘杰、王梅生等摄影师的作品在国家级摄影展中获奖;施德祥、周航等的工艺作品斩获中国山花奖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奖项;王本道、宋晓杰等4人6次荣获辽宁文学奖;陈艳梅、管红梅等9人9次入选“中国好故事”,其中陈艳梅的《六堡茶缘》获2023年度中国好故事。新生代网络作家快速成长,网络文学创作蓬勃发展,为盘锦文艺注入了新鲜血液。
社科领域则通过人才库建设凝聚智力资源。市社科联制定《关于加强盘锦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库建设的通知》,采取聘任制方式,先后3批次吸纳57名专家学者进入人才库,为盘锦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社会科学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的开展,为专家学者搭建了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了社科研究的活跃度与创新力。
盘锦注重对“文艺两新”的团结引领,摸清全市98个新文艺组织、49个新文艺群体、8个新文化艺术园区和52名新文艺从业者的底数,推荐评优培训逐步向“两新”倾斜。市文艺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宋飞被评为“全省文联系统优秀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工作者”,展现了“两新”群体的蓬勃活力。
打造精品力作 彰显湿地城市魅力
以精品创作彰显文化自信,以品牌活动提升城市影响力,是盘锦文艺社科工作的重要成果。一批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以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让盘锦文化名片愈发亮眼。
在文艺创作方面,四次文代会以来,全市共有928件作品在国家级评奖、推优、展赛中入围、获奖,4621件作品在省级评选中崭露头角。大型原创舞台剧《辽河口》、城市文化舞台剧《一城芳华》以恢宏场景与感人情节成为舞台艺术佳作;文学作品《辽河渡》《繁花似锦》《甲午战争》等获省以上扶持与奖项;美术作品《共和国为你肖像》《百年石油》独树一帜;书法作品集《盘锦书法文献集》《盘锦书法三十年作品集》底蕴深厚;摄影作品《盘锦红海滩》入选中国邮票《美丽中国》首套邮票,《秘境辽河口之鸟浪》入选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舞蹈《寸子舞》《跳樯》、音乐《追梦》《家住辽河边》、相声《谁是爸爸》等均在各类比赛中斩金夺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市文艺界创作各类作品1570篇(幅),其中歌曲《只因为有你》作为新华社发布的第一首抗疫歌曲,播放量达2亿次,用文艺力量凝聚了抗疫共识。

社科领域的品牌建设成效显著。“辽海・鹤乡讲坛”深入基层,开展“送社科知识进基层助推脱贫攻坚”“送社科知识进基层助推乡村振兴”等活动,将政策与知识送到群众身边;“社会科学普及周”已成功举办23届,形成了多方参与的科普工作格局;创新推出 “盘锦社科宣讲”抖音号,通过“云上社科”专题宣讲100 余期,拓展了社科普及的新路径。《盘锦社会科学》杂志累计出版102期,刊发优秀理论文章1000余篇,成为传播理论、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在文化交流方面,盘锦主动“走出去”与“请进来”。与南航《航空画报》合作,发表盘锦地域文化作品,覆盖人群达6000余万人次;承办中国民协新时代全国故事高级创研班、“中国故事节・辽河口故事会”等活动,推动《古渔雁民间故事》入选《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卷》;成立华夏湿地水墨画院,通过书画交流活动推介盘锦湿地;赵世杰的油画作品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展播;“中国书法城五城市书法作品联展”“戏苑百花・一城芳华”全国戏曲展演等活动,让盘锦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从湿地红滩到油田风貌,从传统文脉到现代新风,盘锦的文艺社科工作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盘锦文艺社科工作者将继续深耕这片沃土,以更多精品力作、更优文化服务,为盘锦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中走在前列贡献文化力量。